【本報訊】漁護署去年首十個月接獲六百七十九宗野豬出沒或滋擾報告,野豬問題備受關注。有相關關注組成員批評,署方在控制野豬數量上失職,認為可以參考日本做法,繼續以狩獵方式減少野豬數目,亦有意見提議可以先將野豬避孕和搬移,養成被餵養習慣,避免野豬到市區覓食。
「野豬受害人關注組」發言人何熙遠昨日在論壇上指出,不少文明國家如日本仍用撲殺方法處理野豬,亦見成效,故建議漁護署與農民合作,讓農民放置捕籠,若捕捉到野豬可以自行處理,例如即場屠宰食用及售給遊人,或是交由署方處理,減低野豬數量。他又指,野豬會造成環境問題,例如掘泥造成水土流失,長遠或會造成山泥傾瀉問題。
香港野豬關注組幹事黃豪賢認為,野豬避孕和搬遷是有效的短期過渡性措施,但港府應思考如何做好城市規劃,創造「人豬共融」的環境,當野豬習慣在某個地方生活及被餵食,就不會到市區覓食;就算野豬進入市區,都不會因覓食而對人類造成影響。
西貢北約輋下村村長李馬田表示,去年颱風山竹風襲後,遍地都是垃圾包,內裏有廚餘,野豬開始在村內覓食,其後有村民拿着膠袋都會被野豬搶食。他認為,政府可多做教育及宣傳,勸喻市民不要餵飼野豬,而野豬通常都是受騷擾才會攻擊人類,即使有人要餵食野豬,亦建議在山上或偏遠位置餵食,避免令野豬習慣在市區或民居獲得糧食。
雖然有人質疑野豬避孕的成效,但是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執行主席麥志豪認為,為動物避孕和絕育仍是有效減少數目的方法,故可用十年時間評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