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執言:放寬引入境外醫護

香港踏入冬季流感高峰期,公立醫院人滿為患,前線醫護不勝負荷,護士、醫生都有舉行集會,向醫管局表達不滿。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宣布,再撥款五億元支援醫管局的額外開支。可是,這「老大難」問題並非付錢就能夠解決。

香港面對人口老化,病人有增無減,醫護人手長期不足,單單撥款並不足夠,特區政府首要是增加醫護人員學額以及挽留人才,然而培訓人才需時,挽留人才不容易,這兩項措施始終救不了火,政府現時更要做的是求助外援,增聘境外醫護並放寬境外醫生執業試要求。

政府督導委員會曾經針對醫護人手不足的情況提出十項建議,包括吸引非本地培訓的醫療專業人員。醫管局亦曾經建議引入境外醫生,容許他們免試在公立醫院執業。然而,有關建議遭到本港醫護組織反對,聲稱擔心降低門檻會拖低本港醫療服務質素,損害公眾利益。

無論從港人福祉出發,抑或想減輕自身的工作壓力,輸入境外醫護人才都是良策,希望本港醫療組織醫者仁心,客觀理性對待問題。

事實上,醫院輸入外援是大勢所趨,世界各地早已有先例,不同國家或地區會因應需要,設立適用境外醫生招聘機制,例如新加坡,設立一張列有一百五十八所世界知名大學的名單,如果是畢業於名單中大學的醫科畢業生,只要符合年資以及專科資格,便可以在新加坡免試執業,為新加坡引入了大量醫護人手。

目前在新加坡服務的境外醫生,佔該國醫生總數超過四成,大約五千多人。香港現時境外醫生佔本港醫生總數不足百分之零點一,只有約十人,明顯看到招聘境外醫生政策出現問題。

因此,特區政府應該借鑑新加坡的成功經驗,盡快簡化本港的境外醫生招聘機制,以紓緩本港醫護人手嚴重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