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

流感疫情大爆發,前線醫護壓力爆煲,一批護士及醫生先後公開控訴,前者走上街頭遊行,當面向食物及衞生局高官表達不滿兼喝倒采,後者舉行申訴大會伸冤,有醫生直斥政府可動用數千億元去填海興建人工島,都沒有給予當中百分之一增加醫護資源。

就在醫護人員連日大控訴狠批政府、醫管局應對不力下,政府遲來宣布再向醫管局額外預留五億元撥款,以應對冬季流感高峰期,並提出多項即時措施,包括加快招聘兼職前線醫護人手、靈活使用特別酬金等。

其實每年都有流感高峰期,而且持續都是數個星期,政府或醫管局高層無理由懵然不知,年復年先「補鑊」撲火。誠然,政府願意提供新錢新資源,可以某程度解決醫護的燃眉之急,但始終「有錢不是萬能」,最重要的是可以用得其所,實實在在紓緩前線醫護人員的龐大壓力。

由此觀之,政府及醫管局當務之急,是要爭取較好的病房工作環境,日後制訂一個較合理的醫護及病人比例,尤其是最為水深火熱的內科、兒科病房及急症室,更要有特別應對措施,而醫管局亦有必要對症下藥,急醫護之所急。

除了資源要「落地」,醫管局管理人員亦要更為「貼地」,上載明星和名人為醫護人員打氣的短片、舉辦「小食打氣日」等活動,真的是火上加油兼「大整蠱」,若有空餘時間,不如切實去思考解決問題方案,切勿在此關鍵時刻,再讓醫護人員「谷氣到爆炸」。

一句到尾,醫療體系的超負荷已是老生常談,政府及醫管局每年在流感高峰期時才大力撲火,反映一直規劃不力,甚或是資源根本「錯配」,未有用得其所。因此,各方在應對流感高峰期後,理應要「做埋」腦震盪,切勿每年再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思維,去應對這個周而復始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