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解決制度易 選人用人難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英談判香港問題,一開始就涉及相互聯繫的幾個方面,一是九七回歸要徹底解決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問題,這點絲毫不能讓,北京告訴英倫,主權、治權一起收回,不接受英倫提出的任何「反建議」和所謂變通方案;二是從歷史狀況、現實需要考慮,從中國實現現代化大局出發,中央對港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三是「港人治港」要以愛國者為主體;四是為了平穩過渡和政權順利交接,中英兩國政府在香港過渡期的許多事務上要充分合作,要保證香港不亂。

這四個方面是廣泛和深切的、相互聯繫的,中國、英國和香港的利益只有在「一籃子」解決好這些問題時才能共同獲得。從大面兒上看,第一個問題經過幾輪交手後,英倫自知不敵,放棄糾纏。第二個問題,英倫做了不少明明暗暗的手腳,這是她「光榮撤退」、部署九七後「可持續性利益」的戰略安排。第三個問題,以「愛國者」為主體實施「港人治港」,看上去是北京「挑選人」和「立標準」的問題,不關英倫事。其實不然,因英夷策劃下可讓自己人、無間道充當「愛國者」,而所謂「愛國者」只是抽象說法,具體到人,只有天曉得。第四個問題,過渡期的中英合作大抵做到,因為亂起來對誰都沒好處,尤其對英倫在港做好長遠部署不利,只是末代港督彭定康在最後五年,在政改問題上「搞搞震」,破壞了立法局直通車安排。中方另起爐灶,英方沒佔甚麼便宜,然而為香港回歸後埋下了亂源種子。

可見這四大方面中,「港人治港」和「愛國者」為主體的問題遠沒解決。說到管治,制度問題、法律問題都好解決,最難的是人事問題、選人用人問題,朝廷屢屢走眼犯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