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整肅保健品亂象 須先醫治社會病

內地保健品市場龐大,惟亂象叢生,多間保健品企業近期爆出連串醜聞。繼直銷品牌權健被查之後,又有直銷品牌涉嫌虛假宣傳,傳出負面新聞,陝西多名病患疑因服用後導致心肌受損乃至身亡,當地相關部門已立案調查。事件再次折射出內地保健品市場亂象叢生。

在內地,當你一眼就能看出誇大了功效實則毫無營養價值的保健品明顯的營銷套路,卻死活勸不住老人想要擁有一盒這種「萬靈神藥」的衝動,這就是當前中國保健品亂象之一。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的保健品市場從無到有再到無孔不入,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已經和這些保健行業緊緊綁定,任你如何有定力,也難敵保健品的圍追堵截。但錯不在消費者,只是他們被無所不用其極的營銷手段蒙蔽雙眼,只是長期以來政府相關部門放縱和監管不力、媒體廣告推波助瀾所帶來的惡果。

據統計,電視購物只要投放老人的保健品廣告,每一百個人就有三十二個人會購買,有些功效被吹噓為「神藥」的則更受歡迎,甚至有五成以上老人相信。調查數據顯示,有四成受訪者表示經常服用保健品,七成五受訪者在近半年內購買過保健品。

事實上,根據內地保健食品管理辦法,保健品須經衞生部門審查確認,生產者須經省級衞生部門審查批准。根據《廣告法》,保健食品廣告不得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不得聲稱或者暗示廣告商品為保障健康所必需;不得與藥品、其他保健食品進行比較;不得利用廣告代言人作推薦、證明;廣播電台、電視台等不得以介紹健康、養生知識等形式變相發布保健食品廣告。

誇大功效 偽裝藥品

顯然,上述相關法律法規已經對保健食品的生產、銷售、廣告等作了諸多限制,但是保健品坑害消費者事件卻愈演愈烈。可以不客氣地說,當前內地市場上,完全合規合法,與欺詐、假冒偽劣、傳銷等不沾邊的保健品,少之又少。甚至有消費者因為迷信保健品的「包治百病」而拒絕治療,進而導致病情惡化,保健品正在淪為黑心食品藥品謀財害命的幫兇。

目前保健行業最主要問題是違法營銷進行欺詐和虛假宣傳等,主要有三種方式,包括誇大或捏造產品功能及屬性;提供不合格產品;提供虛假訊息。經營者利用訊息不對稱等優勢,採取虛假宣傳、以次充好、誇大功效、偽裝藥品等非法手段,通過保健食品這一媒介,獲取不正當利益。

雖然社會各界對保健品的態度褒貶不一,但內地保健品的總體形象卻極差,造成這些亂象的原因主要是經濟利益的驅動。官方數據顯示,截至二○一六年年底,內地共批准了約一萬六千個保健食品的註冊號,二千三百多家企業,產值將近四千億元,從業人員達六百多萬,去年估計更達近千萬人,未來五年零售規模有望達到二萬億元。從產業角度來講,保健品市場可稱之為營養健康產業,但如果缺乏規範監管,卻有可能發展至如黑心食品一樣的害人產業。

禮崩樂壞 見利忘義

內地保健品市場亂象也反映出內地社會禮崩樂壞的現實,在一切向錢看的風氣帶領下,唯財是舉、見利忘義成為了國人的信條,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以成為害人的營生,做食品的用有毒食材害人,做建築的以豆腐渣工程害人,做教育的學術造假、師道失範,做醫療的拿手術刀搶劫。

尤其是官場腐敗,更使社會歪風邪氣日盛一日,各類亂象表明,中國社會已經病得不輕。雖然內地相關執法部門近日已採取「百日行動」整治保健品市場,但只要社會繼續病態,道德依然淪喪,根本就難以遏制黑心保健品再次氾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