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扭計唔飲奶或鵝口瘡作怪

小寶寶突然不肯飲奶又「扭計」,媽媽們不妨打開寶寶嘴巴,觀察是否有小小的乳白色斑塊,有機會是鵝口瘡作祟。有兒科專家表示,一歲以下的初生嬰兒或早產嬰免疫力較弱,口腔容易感染真菌誘發鵝口瘡,寶寶因口腔不適而抗拒進食,令媽媽們極為頭痛。其實鵝口瘡可自行痊愈,或用抗真菌藥治理,但不少父母誤將鵝口瘡當作奶垢大力捽抹,反易令寶寶口腔受損感染細菌。

新手媽媽張太的女兒兩個月大時,舌頭及口腔兩側均出現一點點的白色小斑塊,張太起初以為只是頑固奶垢或生痱滋,試過用紗布輕抹但抹不走,翌日更發現女兒口腔愈生愈多小斑塊,人亦變得容易忟憎,食量減少,「本身每次都飲到三安士奶,但嗰陣就成日飲到一半就扭計唔肯飲。」張太擔心BB不夠營養而帶她求醫,才知悉是患上了鵝口瘡,獲處方抗真菌藥物後,治理一周即告痊愈。

可經乳頭或不潔奶樽感染

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表示,鵝口瘡可生長在面頰內側、嘴唇或舌頭等位置,因感染真菌導致,一般可經母親產道、乳頭或接觸不潔的奶樽等途徑感染。患鵝口瘡的BB未必會感到痛楚,但有機會因口腔有異物而感到不適,抗拒進食。鵝口瘡一般見於一歲以下的嬰兒,早產嬰亦較易發病,因此公立醫院的早產嬰兒甫出世已獲處方抗真菌藥,作為預防性治療。

不少家長混淆鵝口瘡與奶垢,韓指兩者雖然外形相似,均是小小的白色斑塊,但奶垢容易抹走,鵝口瘡卻「抹極唔甩」,因此BB喝完奶後,家長不妨觀察一下寶寶的口腔裏是否有白色斑塊,如有可用紗布沾水輕輕擦拭,但千萬不可大力捽,以免弄損BB幼嫩的口腔,更加容易感染細菌。

用抗真菌藥 兩周內可痊愈

值得留意的是,鵝口瘡並不會像水痘般感染一次便終身免疫,BB一旦免疫力下降,再染菌即有機會復發,韓呼籲家長要注意環境衞生,奶樽及玩具等嬰兒有機會接觸的物品,均要勤清潔。鵝口瘡亦可互相傳染,若家中有兩個寶寶或以上,最好不要共用奶具。若BB不幸感染鵝口瘡,應盡快求醫,因鵝口瘡有機會擴散並愈生愈多,一般用抗真菌藥物治療一至兩周,即可痊愈。

記者鍾君容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