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車禍頻頻斜路藏殺機 補鑊多甩漏街坊怕怕

北角大車禍暴露斜路安全措施不足,記者與專家巡視多條斜路,更揭發危機處處。曾發生車禍的港島東邊街,多項「補鑊」措施甩甩漏漏,街坊不諱言提心吊膽;黃大仙的斜路違例駛入貨車頻頻,路旁違泊又無人理;大埔有村路斜度屬全港數一數二,但部分路段未設任何防撞欄。專家指不少斜路連接繁忙路段,發生意外恐傷亡慘重。

「嗰次有架五點五公噸重車死火,架拖車又係五點五,一拖個扣就斷咪溜後,鐵欄飛出嚟整親我!」在西營盤東邊街轉角位擺檔半世紀的譚伯,說起數年前經歷斜路車禍仍餘悸猶存。

擺檔東主屢睹車輛溜後釀災

該處斜度為一比五,逾十一度,一二年曾發生貨車溜後致一死兩傷,事後曾列為交通黑點,並重鋪八十年代加設的防滑物料、加設混凝土護欄及實施逾五點五公噸重車輛禁區等,但譚斥安全措施欠保養,「就算禁咗五點五(公噸),咪一樣有車上!地下啲防滑沙就畀啲鑽地工程整到爛晒,補又補唔足。」他坦言多次目擊車輛溜後。

現場路面防滑物料「巖巖巉巉」,只有兩旁轉角位各有五個混凝土護欄,其他則改為普通鐵欄杆,西營盤社區主任張啟昕指出,東邊街人多車多,車輛能分別經醫院道、第一街及第二街駛往,卻只得「一截截」混凝土護欄,「如果煞唔切掣,或者有咩誤會、溜後,三個方向就會撞埋一齊。」

盧覺強:長踩煞車恐發熱失效

北角大車禍肇事路段斜度為一比七,約八度,本港不少路段都比現場更斜更危險。記者早前與有港版「神探伽利略」之稱的工程師盧覺強巡視多條斜路,卻發現滿布危機。黃大仙沙田坳道斜度為一比五,有路牌指示司機要低波行駛,並禁止貨車駛入,但記者直擊半句鐘已至少三輛貨車駛入。不少貨車在路邊違泊,車胎又未扭向石壆方向,車胎亦沒有「攝」任何物件防溜後。盧直指,部分車輛下斜時長踩煞車掣,做法危險,「如果長踩煞車掣,個掣會發熱,熱到一個程度就會失效。」

盧擔心斜路底連接行人路,附近有住宅、學校及醫院等,他指該路段連防撞欄都未設,若泊車時疏忽,車輛分分鐘溜後,以五點五公噸重型車為例,一百米溜後時速可逾七十公里,有二千四百多磅力度,「如果架車冇人溜後,基本上救唔到,冇可能用人去擋或者拉停架車!」惟他指馬路旁設一般防撞欄「卸力」有限,只作區域劃分。

此外,大埔樟樹灘路同位處民居旁,斜度與東邊街相若,有網民稱該斜路考起不少司機,然而,該處路邊防撞欄「斷橛禾蟲」,部分只有普通欄杆,卻有多輛私家車停泊。

泊斜坡無扭軚 恐負法律責任

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余錫萬表示,斜路鋪設防滑鋼沙和加建防撞欄可在一定程度上減低意外風險,惟防滑沙會隨時間、天氣和使用率而剝落,需要每年剷起重鋪才能確保安全。他又建議大型車輛可自備防滑專用木「攝」於車轆,以防溜後。

立法會議員譚文豪指,政府應增駕駛者安全教育,如在斜路泊車要適當扭軚,及豎立警示路牌,增危機意識。他指有關部門應多檢查防滑物料,適時修補,違規車輛亦應加強執法。

運輸署發言人提醒,根據《道路使用者守則》,駕駛者在斜坡泊車時應注意拉緊手掣,並把駕駛盤扭向合適方向,因在處理訴訟時,法庭在衡量道路使用者是否犯錯,及其錯誤程度,或會把當事人不守相關守則考慮在內,從而判斷其法律責任。

文:陳綺雯

圖:朱偉坤、甘偉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