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民主時代不容「黨國體制」出現

國共兩黨是「兄弟黨」,同樣是師承蘇共的列寧式政黨,無論是一黨獨大或一黨專政,都是由執政黨掌握絕對權力,代表國家行使主權,並全面控制國家機器,這樣的政體稱之為「黨國體制」(黨國系統)。

絕對權力 控制國家

「黨國體制」起源於蘇聯,列寧在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領導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後,作為第一個共產主義的國家,列寧為了完全掌握國家權力,由共產黨掌握最高蘇維埃(國會),形成共產黨擁有絕對權力的「黨國體制」。「黨國體制」在中國的出現,始於辛亥革命後的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面對國家被軍閥割據,四分五裂,此體制是為了統一中國的「必要之惡」。孫中山等國民黨人發起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海外,並將國民黨改組成以孫中山為領導核心的中華革命黨,主張一黨獨裁,一九一九年,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一九二四年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中國國民黨成立黃埔軍校、國民革命軍以及國民政府,倣效蘇共的「民主集中制」施行「民主集權制」,實行「以黨領政」的政治體制。中國國民黨依據《建國大綱》,將建設國家的程序分為軍政時期、訓政時期(以黨領政)、憲政時期等三個階段,先以黨軍統一全國,再以黨機器統治國家、同時培養民眾實施民主之能力,最終在全國完成地方自治推後才實施民主憲政,將國家治權交還人民。

一九二五年孫中山逝世,由蔣中正接續其領導地位。一九二六年,由蔣中正領導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兩年後統一中國。一九四六年國民政府邀集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國青年黨、民主同盟等政黨政團及社會賢達人士一起參與政治協商會議。其後由於國共意見分歧,中國共產黨與民主同盟宣布退出制憲工作。因此,《中華民國憲法》便由中國國民黨與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國青年黨合力召開制憲國民大會,於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廿五日通過《中華民國憲法》,翌年一月一日頒布,同年十二月廿五日實施,中華民國終於結束「黨國體制」,開始實施民主憲政。

為鞏政勢 罔顧民生

一九四九年十月,國民黨在國共內戰大敗,中華民國政府退遷台澎金馬;中國共產黨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一黨專政的「黨國體制」。

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撤退台灣後,以「動員戡亂」為名,「凍結」民主憲政,恢復國民黨一黨獨大的「黨國體制」,其後蔣經國宣布解除戒嚴和黨禁,二○○○年三月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總統,民進黨上台執政,以國民黨為主導的「黨國體制」終於走入歷史。

二○一六年蔡英文當選總統,民進黨在立法院取得過半數議席,而這之前兩年即二○一四年的地方選舉,民進黨在二十二個縣市中取得十三個縣市的執政權。中央、地方的行政權及立法權一把抓,權力薰心,民進黨亟思從「完全執政」而「長期執政」或「永續執政」。權力欲望使這個以結束威權統治為職志的政黨,忘記了建黨的初衷和理想,自覺或不自覺地走向「黨國體制」的道路。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政府兩年來,所有以改革為名的國家大政方針,由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前瞻計劃、司法改革,以至促進轉型正義、清算不當黨產,無一不是為了鞏固「黨國體制」,至於民生凋敝則置若罔聞,於是「人民最大黨」(討厭民進黨)乘時而起,通過選舉擊潰民進黨,而新的「黨國體制」亦搖搖欲墜。

而「九合一地方選舉」崩盤後,蔡英文念茲在茲的是總統連任的「黨天下」大夢。民進黨如不改弦更張,在未來一年勵精圖治,爭取人民的認同和支持,二○二○年三月大選的結果,恐怕會迎來新一次的政黨輪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