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戴帽時難摘亦難 扶貧不力百姓慘

國務院扶貧辦近日印發通知,要求規範貧困縣脫貧摘帽有關工作。通知明確,貧困縣脫貧摘帽後一律不搞摘帽慶祝活動,不拍攝摘帽專題宣傳片,不開展以摘帽為主題的相關活動。曾幾何時,各地為貧困縣爭破頭,但如今距離中央制訂的二○二○年消滅赤貧人口目標不到兩年,但願意摘貧困帽的縣衙似乎並不多。

扶貧辦發通知,源於媒體最近曾曝光過個別地方政府脫貧摘帽後大肆渲染喜慶氣氛,利用多種平台廣而告之。例如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扶貧辦擬以六十萬元預算拍攝「脫貧摘帽專題宣傳片」一事,引發社會關注。

數據造假 資源錯配

當局禁止貧困縣慶祝脫貧摘帽,表面看為厲行節約,其實或有苦衷,主要是當初列入貧困縣大肆慶祝,摘帽也慶祝,根本就是在上演鬧劇,再就是各地扶貧數據造假嚴重,既然可以造假爭當貧困縣,如今又為何不能為政績造假脫貧摘帽?但是當局目前最頭疼的還是不少貧困縣不願摘帽。

內地總共二千八百六十二個縣,其中貧困縣有八百三十二個,約佔三成。中共十九大上提出「二○二○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後,全國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三個貧困縣宣布脫貧,是一九八六年設立貧困縣至今三十二年來,首次實現貧困縣數量淨減少。

近年來,國家為扶貧開發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確保達成貧困縣、困難群眾早日實現脫貧的願望。然而,據扶貧辦早前通報指,還是有部分比較困難的縣沒納入,無法得到國家重點扶持。有些重點縣實際已經脫貧仍不願摘帽,從而無法使有限的扶貧資源分配給沒進重點縣的窮縣。

近十年來,地方縣市爭搶國家級貧困縣,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湖南某縣被確定為國家級貧困縣,居然在政府網站上發布「特大喜訊」慶祝,有的地方甚至戴着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入選全國百強縣之列。

貧困縣這頂帽子雖然名聲不光彩,實際利益卻大有算頭,不僅可以少交稅收,在財政轉移支付上還可享受額外補助,每個重點縣每年能獲得三千萬元以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還有一些專項轉移支付和專門的政策措施,包括央企國企資金扶貧等。至於土地政策、項目確定等多個方面,累計起來的利好難以估量,甚至意味着可以剋扣民眾福利、拖欠教師工資。

監管不力 腐敗叢生

打着貧困縣的口號招商引資,提供優惠條件,自然能夠招到合適的開發商,從而壯大縣域經濟,提升縣級的綜合實力。不止是經濟上的優惠,教育同樣如此。對貧困縣的學生定向傾斜,使更多的「窮人」也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而這卻造成了「官二代扎堆貧困縣」的局面。如今叫這些貧困縣摘帽,確實不願意,於是「村騙鄉,鄉騙縣,一路騙到國務院」。

貧困縣不願摘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腐敗,扶貧淪扶貪,國家審計署早前對二十個省區市的貧困縣調查發現,有一百四十五個貧困縣,由於扶貧資金缺乏有效管理,出現被基層官員幹部濫用、挪用等問題,當中亦包括用於補貼非扶貧領域。

可謂是「救命錢」的扶貧款,被大批基層官員貪污、索賄、挪用等,手段各異,無所不用其極。扶貧資金這塊「唐僧肉」,貪官又豈會輕易放棄?

其實,即使二○二○年貧困縣全部摘帽,並不等於就沒有貧困人口。有些貧困縣即使摘「帽子」了還是貧困縣,因為內地貧困線標準劃得相對較低。同時不排除官員出於政治上的壓力,造假脫貧,因為數據可以活動。以現有扶貧方式,官員們出於「政績」考慮,追求「口碑」,往往通過派錢或硬性項目來「脫貧」,缺乏持續性,並不能真正實現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