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以減少濫用公立醫院急症室為藉口,一年前將收費由一百元增加至一百八十元,結果卻令人失望。最新數據顯示,使用急症室人數僅減少約百分之四,同加價百分之八十的幅度相差懸殊,而緊急個案的輪候時間更加是不減反增,由以前的平均輪候二十五分鐘,延至如今的二十六分鐘。
其實,所謂緊急個案平均輪候二十六分鐘也是粉飾太平,近日就有阿伯因嘔吐大作及頭暈送院求醫,雖被分流為緊急個案,但苦等一小時才獲醫護人員招呼;嚴重中風腦出血則被誤診為耳水不平衡,安排「吊鹽水」,最終失救致死。可見病人直接死於中風,間接死於治療延誤及醫術差劣,倘若病人能夠及時得到搶救,而醫生的確是妙手仁心,結果將大大不同。
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絕症,而阿伯「等死」於急症室,更是「一隻腳踏入公立醫院,另一隻腳就踏入閻王殿」的真實寫照。類似悲劇層出不窮,當局總是歸咎於前線人手不足,問題在於,「十個茶煲七個蓋」已困擾香港多年,為甚麼當局始終不願正視?答案其實只有一個,就是當局為了推卸責任而故意坐視公立醫療系統崩潰,將中產人士逼向私人醫療市場。
可以說,自從救死扶傷的公共醫療服務被定為可以「做大做闊」的產業之後,有錢有得醫,無錢惟等死,這種情況已是無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