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工作繁忙,唔少人都唔敢生仔,怕生咗又冇人湊。兩年前政府就推出試驗計劃,資助祖父母上堂學習幼兒照顧課程,希望釋放更多勞動力。不過,祖父母未必個個都肯全職湊小朋友。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陳婉嫻(嫻姐)就批評,政府三十年來嘅育兒政策都冇進步過,佢最近已向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波叔)要求,喺新一份預算案中為三至六歲小朋友設立三千蚊育兒券,以便家長請人湊仔,釋放五十幾萬潛在嘅婦女勞動力。
嫻姐日前講起,佢個妹約五十幾歲做嫲嫲,當時佢係護士長,個仔求佢幫手湊孫時,個妹就拒絕咗,頂多只肯喺星期日幫手湊吓,因為唔想咁辛苦,亦唔想放棄自己嘅工作。嫻姐話,妹妹嘅資歷深,又可以管理埋行政、管埋數,外面好多人請佢,佢當然唔想放棄自己嘅專業,走去全職湊孫啦!問題唔係錢,而係覺得全職日日湊孫,就好似揹住一樣嘢咁好辛苦。
嫻姐又話,唔少祖父母都有類似嘅諗法,覺得「嗱!我就已經湊大我嗰代啦,我仲要幫你湊呀?咁你都畀我歎吓啦」。有好多長者願意湊兩、三日,但日日就未必得,始終年紀大,體力已大不如前。佢話,自己關注婦女權益已經幾十年,發覺三十年嚟,政府嘅育兒政策冇進步過,根本無法釋放婦女勞動力。
佢話,其實好多媽媽通常都想自己湊剛出世嘅BB,等到小朋友兩、三歲大,媽媽就會有啲想出嚟做嘢,當中唔少係專業人士。佢最近就向財爺提出建議,喺制訂新一份預算案時,為三至六歲小朋友設立三千蚊育兒券,以依家小朋友溫習書室及課餘活動,平均每月約四千多元計算,家長只要多付出一千多元,就可以將小朋友安排喺適當嘅中心,自己重投職場。嫻姐又建議,可以就託兒服務設立類似平安鐘嘅非牟利機構,令到育兒政策得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