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澳黃牛Billy早前離世,漁護署經檢驗後發現其胃部擠滿膠袋,估計因誤吞膠袋致腸道阻塞喪命。本報記者日前到西貢及大嶼山一帶視察,發現不少遊人不但上前騷擾牛群、向其「施捨」人類食物;港珠澳大橋開通後,旅客隨地棄置膠袋及食物包裝袋量更大增,致無辜牛隻懵然慘吞垃圾。關注團體斥漁護署僅豎告示牌了事,未見成效,促加強宣傳教育。立法會議員促港府修例,將《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涵蓋範圍延伸至新界牛。
塔門為西貢熱門露營勝地,大片草地每逢假日吸引大批遊人搭帳幕過夜,惟該處亦是島上黃牛群的出沒地及「飯堂」之一。營友數目近年暴增,日夜踐踏不利植被生長,草地變禿地,連黃牛群的習性亦一併轉變,當中以餵食活動影響尤甚。
記者日前周末登島視察,甫到草地已見遊人圍着六、七頭黃牛拍照留念;牛群未有迴避,部分更走近帳幕討吃。有營友為引開牛隻,手持盛有食物的膠袋假裝餵食,試引牠到遠處,黃牛一直追着膠袋跑,不久後便折返;有牛隻甚至在遊人棄置膠袋後,走到垃圾桶前守候。營友鍾先生指,曾目睹有內地旅客利用食物引誘牛隻,以便拍照「打卡」,相信「膠袋等於食物」的印象已「深入牛心」。
大嶼山景點昂坪,同樣是黃牛棲息地,但隨着港珠澳大橋開通,到訪人流大幅上升,牛群的生活進一步被人為因素介入。寶蓮禪寺對出、天壇大佛腳下的空地,雖豎有告示勸喻「請勿餵飼牛隻」,惟不少遊人仍上前觸摸黃牛,更「慷慨解囊」餵食麵包、肉類,甚至雪條等人類食物。有黃牛亦毫不客氣,嘗試叼走途人的食物及膠袋,嚇得途人驚呼走避:「牛唔係食草o架咩?」現場環境衞生欠佳,有牛隻翻垃圾,更吞下膠袋和食物包裝袋。
「佢哋覺得好得意,當餵牛係娛樂!」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主席何來慨嘆,遊客在缺乏教育下,經常餵食物予牛隻,令其上癮及習性改變。她指,人類食物的化學物不僅影響牛隻消化系統,牛隻誤吞膠袋後更將無法消化,可導致血中毒等症狀,以及與其他垃圾一同積聚於胃部,造成腸道阻塞。「真正嘅食物無法通過,牛隻吸收唔到營養,Billy就係因為咁而餓死!」豎立告示牌外,何認為當局需主動向市民及旅客加強宣傳教育,例如派發單張,以及對垃圾膠袋亂棄郊野等行為作出更嚴厲規管。
大澳環境及發展關注協會主席何佩嫻亦指,牛隻棲息地被人類侵吞,即使未被開發而長得茂盛的草地,卻被政府「好事多磨」,經常剪草,令牛隻「冇啖好食」。她認為牛隻被迫外出覓食是為勢所逼,當局應在告示牌上列明不得餵食草以外的食物,同時加派人手到景點附近教育遊客及市民。
《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列明漁護署署長可以禁止市民於指定範圍餵飼猴子、野豬等野生動物,惟本港的黃牛和水牛不屬條例所涵蓋的野生動物。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指出,近年公眾愛護動物意識提高,不少市民雖出於好意餵食牛隻,惟此舉會擾亂其自然生態,令動物「社區化」且變得依賴人類。劉促港府制訂流浪動物政策,或修例將新界牛隻增至條例涵蓋範圍,以堵塞相關法例漏洞。
漁護署回覆指,曾接獲市民報告部分牛隻習慣被餵飼後,出現食膠袋和垃圾的情況。該署今年二月開始於大嶼山推行「趕牛人計劃」,現已招聘四位人員於大嶼山南各區當值,引領牛隻遠離滋擾黑點。如發現有遊客餵飼牛隻,趕牛人員會進行勸告,以保障牛隻健康及福利。
食環署發言人表示,每日均會安排清潔工人到塔門及昂坪的公眾地方清理垃圾,該署已分別為上址的垃圾桶安裝圍欄、用繩索固定及增設腳踏式垃圾桶,以防止流浪牛撞倒。過去一年,該署分別接獲兩宗及八宗有關塔門及昂坪棄置垃圾的投訴,檢控數字則共有一宗。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