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風雲:香港居不易

如果說香港是個充滿壓力的城市,相信沒有人反對。有團體連續七年進行研究,發現香港人精神健康平均分不合格,多達六成受訪者每天工時超出國際勞工組織所建議的八小時。香港居不易,由此又得到印證。

在香港,樓價是全世界最貴的,人均居住面積是全世界最小的,打工仔工時則是全世界最長的,工作付出與生活質素不成正比,一般家庭還要為子女學業、供養父母、養車供樓而煩惱,不論是精神還是肉體健康都很容易響起警號。諷刺的是,在港人生活艱難之際,港府庫房卻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富裕,正所謂有錢好辦事,偏偏香港社會問題多多,說明的是港府無能。就以房屋這個老大難問題為例,由上屆吹到今屆都說要解決,卻依然解決不了。林鄭推出的「房策三招」不但無法增加供應,公屋輪候時間更「破五」創下新高,在可見未來都看不到有三年上樓的希望。香港人壓力從何而來,不問可知。

最可笑的是,林鄭將所有房屋問題簡化為填海造島就能解決,一意孤行要「明日大嶼」上馬。問題是,以港府拖拖拉拉的施政作風,要擺平填海阻力殊非易事,加上行政效率低下,根本不可能兌現十四年後有樓入住的承諾,廿年能夠成事已經偷笑,屆時林鄭早已拍屁股到英國養老,香港是何光景,干卿底事。說到底,遠水難救近火,與其一味畫餅充飢,要市民望梅止渴,不如善加利用現時的閒置土地興建公屋或過渡性房屋更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