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政府基金高門檻港產電影發展難

最新《施政報告》提出為「電影發展基金」大幅注資十億元,推動香港電影發展,惟有導演認為申請條件及門檻並無改變,部分電影具社會意義但商業元素偏低,依然被拒諸門外,審批漏洞亦未有堵塞,公帑只淪為補貼大製作;又有業內人士指部分幕後支援受忽略,基金資助範圍未擴大,恐難推動行業發展。

政府提出一筆過注資電影發展基金,在電影製作融資計劃中,預算製作費由不超過二千五百萬元增至最高六千萬元,政府投資金額上限亦增至九百萬元,同時會優化「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倍增獲獎隊伍至六隊,獎金增五成等,以一系列措施推動香港電影發展。

社會議題電影更需要融資

電影業界歡迎相關計劃,惟各項計劃的申請條件及審批程序卻未見當局提出檢視,尤其對部分預算少,商業性偏低,但具意義的社會議題電影的幫助有限。「有大明星拍啲戲自然有投資公司去處理,政府個資助有少少唔到位。」以動物為主題的電影《毛俠》未有申請融資計劃,導演區焯文指出,融資計劃其中一項條件是「商業上可行」,惟叫座力高的商業電影自然有商業公司去投資,反而一些融資能力不高、商業元素偏低的社會議題,或市民關注的本地電影,更需要政府資助,偏偏因為計劃門檻高而不獲批融資。

區認為,基金申請程序繁複,且要事前準備完整劇本及投資詳細方案,對部分創作人存在難度,他建議注入新資金後,當局可檢視現行申請條件,由政府嚴格審批相關電影後,先由基金投資,用政府的行動證明該電影具投資價值,繼而推動其他商業公司注資,政府以帶頭角色去推動更多電影類別,不再規限於商業門檻上,讓更多業界參與。

第三方融資審批漏洞未堵

在相關申請計劃中,「商業上可行」列明,申請人需證明已得到令政府滿意的第三方融資。惟早前審計報告發現,過往有十一宗申請的第三方融資正是申請者本人,或者與申請人有關的公司,相關申請中最終有十宗獲批,出現審批漏洞,要求基金進行策略性檢討。此外,有報道指電影發展基金中,有獲資助電影的監製及片商負責人均為電影發展局成員,被質疑有利益衝突,事後當局回應指涉事人須申報及避席。

編劇新人年薪僅五至六萬

至於電影製作中不可或缺的編劇,《施政報告》亦提出會有特別支援,培育更多劇作人才,惟並不如其他電影資助計劃中有具體資助金額及方案。獲「2016年香港國際影視展HAF大獎」的編劇章彥琦認為,現時政府支援編劇的措施屬空談,她坦言香港其實不乏編劇人才,惟維持生計都成問題,初哥一年僅五至六萬元收入,建議政府成立基金購入具潛力的優秀劇本,再作牽頭角色協助開戲,起碼讓編劇有一筆較穩定收入,繼而在政策上,倣效外國設立編劇最低工資,為劇作人才提供實際支援。

另一編劇Lana更指,內地編劇地位較高,收入相對穩定,每套電影分紅過百萬元亦不罕見,不乏一夜致富的神話,反觀香港的編劇不被重視,初期月入低至四位數字,工作量亦不穩定,「開咗一套戲,但唔知幾時再有戲開」。

「我自己都有申請過,當中有成功有失敗。」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田啟文指,有人認為融資計劃難申請,或與拍戲充滿變數,不可能在未開始前準備所有資料有關,他認為計劃存在微調空間,例如容許電影在拍攝的過程中可分階段調整劇本,增加創作靈活性。他歡迎政府為業界注資,建議加大培訓新人力度,例如為聘請新人的公司提供補貼等,善用公帑。

商經局:5年資助29電影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指,過去五年融資及資助廿九部電影。其中融資計劃旨在為適合在電影院作商業放映的劇情長片提供融資,因此評審準則必須包括商業元素。加碼注資的資金會用於提升港產片製作、拓展市場等方面,另外提供特別支援,加強培訓業界人才。相關計劃在諮詢業界及電影發展局意見後,將就具體措施諮詢立法會。

圖:甘偉倫、吳啟偉

文:林建平、李紫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