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有聲:寧贈外邦 不予家奴

世界銀行日前發表新一份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三甲依次為新西蘭、新加坡及丹麥,香港緊隨其後排第四位,比去年上升一位。香港近年在多項全球競爭力排名中跌跌不休,難得有一次不跌反升,特區政府當然趕緊跑出來認叻,因為這種機會已經買少見少。然而,身處香港的人最清楚,這次排名成績只不過是港府慣性媚外的「回報」。

港府在回應中落力自吹,既說香港在過去十年的世銀排名中處於全球前列,又謂今年總分比去年有所提升云云。言下之意,即是暗示特首林鄭領導有方,令港府變得好像很積極有為似的,不過實情並非如此。沒錯,港府的確有便利外地公司在港設立地區總部及辦事處的措施,讓外國人享用優良的營商環境,可是,對於香港自己人而言,門檻卻高不可攀,掣肘處處。

眾所周知,港府一向迷信洋和尚會唸經,明知中國高鐵技術在世界首屈一指,竟然聘請英國公司來為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做顧問,結果爆出「計漏數」導致試車出軌事件。此外,深得港府眷顧、獲批多項政府工程的禮頓,大賺納稅人金錢,不但「大到不能倒」,在沙中線工程醜聞事件中,更加懶得向公眾交代,港府縱曾揚言不排除以「除牌」作處罰,到頭來,卻僅暫停禮頓投標政府工程十五個月。港官崇洋媚外,外國人在港營商是否有優勢,答案早已寫在牆上。

反觀香港人就沒有洋人好命了。本報報道有港人想開設夾公仔機商店,不但要先向政府申請一大堆牌照,又要通過消防、樓宇安全及衞生等一系列要求,尚未計港官做事慣性拖拉,變相扼殺小商店生存空間。說到底,港官心態就是「寧贈外邦,不予家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