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前的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上,立法會前議員李柱銘跟查良鏞共事,李稱除他本人和另一位起草委員司徒華外,查先生是第三位最有民主進步思想的人。查先生曾提議特區頭三屆特首都由選舉委員會推舉,在第三屆任內舉行公投,決定第四任行政長官和第五屆立法會是否普選產生。
當日李柱銘對這個方案投下反對票,認為查氏的建議太保守。如今查先生已作古,李柱銘撫今追昔,反倒有點後悔,認為查氏方案有遠見,若當年能落實,或許香港已有普選。
李柱銘一番「悟以往之不諫」的言論似乎呼應了本欄一貫說法。我說嘛,學做人、學從政不能不多讀出色小說,《紅樓夢》、《三國演義》是首選,其次也可多讀查良鏞筆下的武俠小說,你才會懂得如何斟酌人情事理,行事為人才能知所進退。當代很多口稱民主的人,其實大多很膚淺、鹵莽,做事往往一廂情願,不懂斟酌客觀情勢。相比之下,查先生就能老成謀政,不是這樣的人,不可能寫出他筆下的小說。
很多人以為合理的事只要提出來,無論態度如何,對方都理當答應,這就叫不通情理,活像無知的小孩。譬如如今通脹熾烈,兒子想請求父親增加零用錢是合理的,但有時也不一定剛提出父親就會答應,尚未答應就誠懇地求之再三,一定能成事,因為父親心底裏本來也是同意的。但假如孩子不識趣,父親一次不答應,就堵着家門口不讓父母進出,那就是過於橫蠻淘氣,完全不給長輩面子,父親就算本想答允,也會收回成命。
昔日的泛民主派用堵路方式威脅中央政府,就是不懂以情理謀政,所以注定要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