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鴻爪:直待無花空折枝

千呼萬喚始出來。說了三十多年的港珠澳大橋終於通車,不少司機大佬及旅客急着見證這「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風采,搶喝頭啖湯,不料由於交通配套未就位,港珠澳三地各有各亂,搞到乘興而去,敗興而還。

事實上,大橋開工以來一波三折,完工日期一延再延,反正已是遲到,根本沒必要趕頭趕命急着通車。不錯,領導人南下剪綵固然是好事,但通車後亂象紛紛,這是給領導人增光還是抹黑?難為林鄭月娥在通車儀式上不顧政治規矩,無視別人驚詫的眼光,將「與民同行」升呢為「與領導人同行」,扮出一副很受寵的樣子,到頭來表功變獻醜,何苦來哉。

通車之初混亂事小,大橋變成大白象工程、浪費民脂民膏才是大事。大橋設計每日車流量八千至一萬架次,結果首日才二千架次,僅及預期的四分之一,專家估計要達到原訂目標,沒有十年都不能成事。不可不知,港珠澳橋投資近二千億元,如此高成本,何時才能收回呢?有人說大橋政治意義多過經濟價值,信矣。

歸根究柢,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經濟繁榮,貴為全球第一貨櫃港,貨如輪轉,所以商家提議建橋連結港珠澳三地。時移世易,香港早已失去物流大港地位,建橋成本又急增,此時通車已錯過最佳時機。有花堪折不去折,直待無花空折枝,說的不就是大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