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處管理不善,風災吹散避風塘。颱風山竹襲港後,重災區西貢仍是滿目瘡痍,有經營岸上停泊服務的店舖被船隻撞爛防波堤,東主估計損失高達三百萬元;有船主將三十多呎長船隻停於白沙灣,卻被整艘吹上碼頭;有船主泊船於將軍澳的泊位,打風後卻失蹤。關注團體直指,除反映避風塘擋風能力低,現時泊位錯配,加上海事處對泊位欠規管,令船隻遇颶風便當災。
山竹襲港後至今逾三周,該處指截至十月四日共收到全港約五百宗海上事故報告,西貢水域處理約八十宗船隻殘骸,並大致回復正常。但記者日前巡視上址,仍發現多處海灣成為「船塚」,其中白沙灣附近逾十艘船隻及水上電單車被吹上岸,均被擊至粉碎,木板、引擎及垃圾覆蓋岸上。
於上址經營船隻停泊服務近四十年的原居民石志成表示,山竹過後,店外多了八艘「不速之船」,其中一隻長達五十呎的帆船斷裂,連同其他船隻殘骸橫壓在防波堤上,破壞原來擺放在岸上的船隻,另有木板、引擎等船隻殘骸漂浮在海面上,堵塞船隻通道,初步估計損失三百萬元。石又指,該處在風災後曾派員了解,並承諾會盡快處理,惟至今仍無影,令石十分氣結,「啲船撞埋嚟,架船可以擺喺度冇人理,冇人負責任,拖咗咁耐。」石又指船隻停泊服務重開無期,卻遭不少顧客追討,令他十分徬徨。
石承受無妄之災,亦另有船主在山竹期間把三十多呎的船隻,停泊在白沙灣的避風泊位,豈料不敵強風吹襲,整艘船被吹起,撞上白沙灣碼頭,船身嚴重損毀,後來入水沉沒,船主只能將「愛船」當垃圾般打撈,損失達七十萬元。有船隻泊於將軍澳的泊位,但山竹過後,船隻卻不知所終,船主欲哭無淚。
西貢遊艇協會創會會長張溢良批評,政府船隻泊位數字並未完全反映事實,避風泊位正面臨飽和,「全港避風塘泊位都唔夠二千個,計埋其餘一千幾個避風碇泊處,同埋私人泊位都係得五千幾個,但全港持牌船都唔止呢個數。」截至一七年的數字,香港持牌船隻,即遊樂船及帆船共有九千九百四十八隻,張直指相關數量遠超現時供應泊位。
另外,張又批評有避風塘因位處「山旮旯」而較少人使用,如西貢附近的鹽田仔避風塘位處偏遠又充滿浮泥,若船隻拋錨難以抓穩海床,不適合大型船隻停泊;喜靈洲則因地方偏遠,導致長期使用率偏低,兩避風塘泊位變相形同虛設,增加其他避風塘的使用壓力。他又指,部分避風塘防風措施欠善,容易發生意外,「西貢條防波堤好似一條香腸咁,避風設施唔夠,船主直情係聽天由命。」
「避風塘本身係畀啲船打風時泊入去,但係長期泊晒好多遊艇喺度,就知咩事。」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無奈指,本港未有現行法例規管避風塘內亂泊及出租問題,擔心船隻數量持續上升,若再次遇上惡劣天氣時,避風塘沒有足夠泊位供其他船隻停泊,危及其他海上作業者的安全。
海事處發言人表示,一直確保香港水域內有足夠合適地方,供在本港水域內的本地船隻在颱風或惡劣天氣下停泊,以保障船隻和船上人員安全。此外,一般天氣情況下,船隻亦可以在限制區域以外的任何適當位置碇泊。發言人又指,該處在颱風過後,隨即派遣承辦商清理海面,同時與有關船東保持緊密聯繫,盡量給予協助。
文:陳彥婷、楊嘉文
圖:吳啟偉、黃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