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官僚卸責 累積怨懟

颱風山竹離港已三星期,但風災遺禍仍隨處可見,最新爆出的災後亂象,是購物景點油麻地玉器市場外出現神秘環保斗,日曬雨淋下傳出陣陣惡臭,遊客及市民過門而不入,有關部門一如既往官僚卸責,直至傳媒介入,大批政府外判清潔工才到場噴灑消毒水,並以膠布密封環保斗圖減臭氣。

誠然,大自然的力量無遠弗屆,無人可以一己之力去抵擋,故各方只可以坦然面對山竹這個天災;但官僚決策失誤、善後歎慢板則是人禍,市民看在眼裏自然怒火中燒。就以神秘環保斗事件為例,官僚與其「推莊」,尋找部門去「認頭」,倒不如實事求是,從「急市民所急」的角度出發,盡快清走環保斗,一來可以挽回本港旅遊形象,二來對環境衞生肯定有百利而無一害,奈何這個畫面始終沒有出現,現實情況是踢一踢先郁一郁。

追源溯始,本港官僚卸責由來已久,前線部門人員如是,高官亦是一味報喜不報憂,要官員為決策失誤認錯,實在難過登天,更遑論為「谷氣」的市民消消氣。

君不見,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日前率領多個政策局局長到立法會交代風災最新情況,如此龐大陣容,加上沉澱了一段時間,各界以為高官對市民不滿停課不停工會有更深體會,但最終高官的回覆令人失望,一句「向市民道歉」或「唔好意思」都冇,官式答案停留在明白市民感受、會吸取經驗並檢視相關機制。這不禁令人思考一個問題:究竟高官生活的時空與市民的時空是否截然不同?

在西方政壇,高官公開認錯、公開道歉是平常不過的事,因死不認錯而遭到當地議會「拉下台」的例子比比皆是。以此觀之,港產高官繼續高高在上,加上「人禍」持續,都是埋下社會激烈抗爭的根源。究竟高官的面子重要還是市民的感受重要,答案相信不用「畫公仔畫出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