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長:山竹過後勿放鬆 11月颱風一樣兇

踏入十月,空氣中的絲絲涼意提醒我們秋天已經到來。天文台台長岑智明昨(7日)表示,香港今年已受六個風暴吹襲,屬預期之內,傳統九月風季高峰期雖然已過,但太平洋海水仍然溫暖,加上全球氣候變化,香港在十月和十一月仍有機會受颱風影響,不應掉以輕心。他又舉例指,於一九○○年十一月曾有風暴吹襲香港,當時的風力相等於現時的十號風球。他認為,山竹吹襲期間香港應變得不錯,但預防勝於治療,應開始研究加固海堤及加高填海土地高度,以加強抵禦風暴吹襲的能力。

岑智明昨於電台節目表示,早前超強颱風山竹來臨前,有預報指將由太平洋直接吹襲香港,當時他感到「好驚」,但最終山竹先吹襲呂宋,威力稍減,加上避開漲潮,減低了水位上漲。山竹風力強勁,為了緊守崗位,當時有近五十小時無睡覺,香港天文台總部更首次被吹至搖晃,幸而山竹來襲前,已將預報中心的門戶利用木板加固,否則大樓隨時損毀。

山竹倘無掠菲 襲港威力更強

岑說天文台在山竹來襲前曾評估其風力,若颱風沒有經過呂宋海峽,而是直接吹向香港,吐露港的最高潮位可達七米即約二十多呎,這個是令人震驚的大潮。幸而山竹經過呂宋風力大減,最高風力亦由二百五十公里減至一百七十五公里。加上避開漲潮,但最高潮位已升至四點六九米,僅次於颱風溫黛的水平,但山竹對沿岸破壞仍然強勁,加上風暴潮,令數噸計石頭都吹走,將軍澳、杏花邨均成為重災區。

水電穩定 憂港人乏防災意識

傳統而言,九月一般是多風季節,故颱風高峰期理應已過,但岑智明提醒,現時太平洋海水仍然溫暖,加上氣候變化,故不能掉以輕心。雖然香港的災後應變能力不俗,但本港至今仍未試過有超強颱風在港登陸,現時港府氣候變化督導委員會已開會討論,檢討如何提高應變能力等議題。他強調,面對風災必須預防為先,又以日本為例,指當地人因久歷天災,通常都會準備「防災包」應急,內有手動發電收音機、哨子等以備不時之需,然而,如今因港人已習慣有穩定水電供應生活,甚至視之理所當然,故有人家中甚至連電筒也沒有,呼籲市民未來可考慮有關做法,自身亦應提高防災意識。

徵集風災相 冀全面掌握影響

除掌握氣象數據外,岑智明說,天文台希望掌握不同天氣對市民的影響情況,更認為港府不同部門未來要實時共享數據,例如錄得潮漲時,部門可提供潮水影響低窪地區及沿岸設施的情況。他又指,天文台已在社交網站徵集市民於「山竹」襲港期間拍得的照片及影片,希望更全面掌握「山竹」帶來的影響。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