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難救旅遊業 十一市道冷清清

內地十一假期開始,又是國人爭相外遊的旺季。本來隨着高鐵香港段開通,旅遊業有望重拾風光,可惜事與願違,不僅西九龍站旅客疏落,過往旅遊區「爆買」的人潮同樣不復見。黃金周沒有黃金,旅遊之都不再吸引,孰令致之?

旅遊業議會預料,今年十一假期平均每日有一百三十個內地旅行團抵港,數字雖與去年相若,但跟以往高峰期每日四百團相比,現已劇減逾半,要不是個人遊旅客數目有所增長,拉上補下,旅遊區門可羅雀的冷清場面勢必更明顯。本報記者昨日到尖沙咀巡視,拖篋客排隊到名店掃貨的一幕不見了,內地旅客最愛的藥房、化妝品店同樣熱鬧消失。屋漏偏逢連夜雨,中美貿易戰難分難解,珠寶鐘錶店職員坦言內地旅客不願意大手筆消費,倘生意最後只錄得單位數字跌幅已要「偷笑」。

零售業大吹淡風,與港府大肆吹噓高鐵香港段開通將為旅遊業帶來重大機遇,恰成鮮明對比。事實上,香港段通車逾一星期,載客量跌跌不休,港府原已將每日十萬人次的目標下調至八萬人次,惟至今沒有一天達標,日前更只錄得四萬餘人次的慘淡成績,僅達目標的六成。昨日所見,西九龍站人流稀少,首日大排長龍買票的逼爆情景絕迹。有內地旅客批評高鐵票價太貴,又有行李限制,貪新鮮坐一次已夠皮,可謂一針見血;旅遊業界亦承認高鐵遊成本高,只能吸引高端個人遊旅客,但高端客只佔少數,當局冀高鐵帶動本港旅遊業,顯然是一廂情願。

黃金周風光不再,既有外因也有內因,但歸根究柢是內因在起作用。可以看見,自○三年沙士疫情結束、內地開放個人遊,本港旅遊業迎來史無前例的春天,無奈在「財神爺」送來滾滾鈔票的同時,這十多年間香港出現客多為患的問題,更由此引發中港矛盾,光復、驅蝗、佔中、鳩嗚等趕客亂象此起彼伏,內地旅客蜂擁來港的勢頭戛然而止。昨日又有團體到屯門趕客,即使高鐵通車,內地旅客早已蟬過別枝,各界期待的旅業強勁復甦並無如期上演。

有錢就是任性,隨着內地進一步改革開放,國人紛紛富起來,香港早已不是內地客外遊首選,加上內地「自貿區」如雨後春筍般冒起,外國優質奶粉、藥品等入口稅不斷降低,中港商品價格差距拉近,內地客又何必山長水遠來港購物呢?新田購物城水盡鵝飛,足以說明一切。更何況,回歸至今本港大型旅遊景點依然是兩個主題公園、昂坪360和山頂夜景,旅客第一次來是新奇,第二次已是索然無味。反觀周邊城市出盡法寶吸客,單是澳門的發展已經一日千里,更不必說其他亞洲地區。香港由政府到業界都鼠目寸光、不思進取,部分港人又不歡迎內地客,旅遊業開到荼蘼可說早已注定。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旅遊業由盛而衰,不過是香港沉淪的縮影,當有一天連水貨客都過門不入,那就是旅遊業支柱崩塌之時,就算高鐵再快再新,人們不上車,終究是無濟於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