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環保署發牌失策通街石棉亂咁拆

本港不少舊樓仍存有含石棉建築物,惟目前只有十間註冊承辦商可進行合法清拆,難以應付每年逾千宗個案。本報調查發現,大部分合資格承辦商工作應接不暇,更設「海鮮價」推客。有舊樓住戶近期接獲環保署通知清拆含石棉建築物,惟住戶錯信非註冊承辦商,工人在零裝備下清拆石棉,住戶憂慮吸入石棉影響健康;亦有住戶在清拆完成後,始發現非註冊承辦商。業界直指環保署發牌制度缺透明度,亦阻礙新公司加入,持牌承辦商「僧多粥少」,焗市民請「濫做」承辦商。

遭住戶揭發無牌 拒取消工程

「個工人乜保護裝備都冇就咁搬走啲石棉碎片,我依家都好驚會影響健康!」居住筲箕灣舊樓的陳太,一年前接獲環保署發信,指大廈外牆搭建物含石棉波紋水泥瓦片,住所已列作目標大廈,搭建物有需要清拆。其家人早前覓得住所附近的裝修公司進行清拆工程,並先付二千元作為按金。不過,陳太及後發現該公司並非註冊石棉承辦商,惟多番要求退款及取消工程不果。

至今年八月中,該公司突然派工人到陳太住所開工,工人戴上N95口罩,更着陳太也要戴口罩,稱「吸入石棉會有肺癌」,她直指當時雖然害怕,但全程坐在客廳內,監察清拆工程進行。至尾聲時,該公司派另一工人上門協助清理瓦礫,豈料該工人竟是零防護裝備,將包括石棉在內的碎屑裝進麻包袋,然後穿過客廳把建築廢料運走。工人更隨意將口罩扔在棚架上,打掃沙塵滾滾,陳太雖有戴上口罩,惟仍擔心石棉會在大廳內殘留,長遠影響家人健康,並叮囑年幼孫兒暫停到訪,令她情緒低落。

另有市民在網上貼文稱,「拆咗石棉先知原來要入紙,同指定承辦商先得,當時師傅又冇講」,該名市民深感懊惱,憂慮因無按程序入紙申請拆卸而被當局秋後算帳,更擔心得夜夜失眠,並有心理準備面對最壞結果。

環保署過去三年,共發出近五千封涉及含石棉物料的信件,去年亦有逾一千四百封,惟目前只有十間註冊承辦商進行清拆。業主除了要聘用註冊石棉承辦商外,亦必須在清拆含石棉物料工程動工前二十八天,以書面通知環保署,清拆時需要圍封及佩戴認可的呼吸防護裝置,亦要安排持牌收集商處理廢料,不得隨處棄置。

持牌者報價差一倍 最貴三萬

然而,要聘用合資格承辦商亦非易事。記者以市民身份致電十家承辦商要求報價,以清拆一幢舊樓外牆,面積兩呎乘八呎的含石棉簷篷為例,收到的報價差異極大,由最平一萬五千元至逾三萬元不等,有承辦商直言工程爆滿拒做。有承辦商指,搭棚需額外報價,開價亦由三千五百元至一萬五千元不等。

有業界人士指處理石棉程序複雜,令價格參差。有承辦商透露,工程需要進行圍封及動用四至五名工人,以穿上全副裝備清拆,故收費需要過萬元,部分承辦商開價高,是因為層層外判,當中涉及多重中介費,甚至他們可能因工程太多,故意提價推搪。

業界轟環保署失職 造成壟斷

註冊小型工程承建商簽署人協會主席黃永華批評環保署「失職」,斥現行發牌制度不透明、不公開、不公道,新公司難取得牌照,「依家唔單止少(註冊石棉承商),直頭係壟斷!」除加強執法,他建議該署公開可行的發牌制度,增加註冊承辦商,降低清拆石棉工程的價錢,以免市民找無牌承辦商進行工程。

環保署發言人指,過去三年收到有關清拆石棉的投訴共四百三十七宗,有八十八宗檢控,由於清拆石棉工程成本涉及數量、清拆方法及地點等因素,署方沒有提供收費指引。任何樓宇的清拆工程必須由註冊石棉承辦商進行,違例者最高可判罰款二十萬元及監禁六個月。

圖/文: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