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青」、「憤青」、「隱青」──社會貼在年輕人身上的負面標籤不可勝數。有劇壇創作人找來數十名熱血「奮青」,共同炮製及演出本地原創音樂劇,誓要為年輕人平反!芸芸演員當中,更有視障學員克服身體局限,擺脫昔日膽小自我,懷着滿滿自信踏上舞台綻放朝氣。
音樂劇《奮青樂與路》去年首度公演,即榮獲第廿七屆香港舞台劇獎,本月七至九日載譽重演,場地由葵青劇院演藝廳搬到文化中心大劇院,觀眾席大了一倍,排練時間卻少了近一個月,演員班底亦有所變動。眾演員起跑線不同,能力和技巧自然有落差,排練過程中少不免萌生浮躁與不安,要讓新舊演員於五星期內磨合,對導演方俊杰可謂一大挑戰。
方導演表示,技術上的訓練不外乎唱、跳、演,但他更希望學員能藉由排練去培育品格。「唔學識負責任,唔會為自己嘅演出付出努力;唔學識同人溝通,唔會知點樣同人一齊唱好啲歌。」看似老套的道理,有時卻需要演員親身經歷才明白。「原來要交個心出嚟,先同人配合到;原來做個好啲嘅人,係有助完成手上嘅工作。」由最初要落場處理新舊團員的磨合,到後來演員願意早到遲走,甚至有舊人自發指導新人,他笑言自己有如見證孩子成長的爸爸。
演員之中,年紀最大的不過大學一年級,方訓練的嚴謹程度卻與專業演員看齊,經常提點他們別做「老鼠屎」。十四歲視障演員安琳於今年七月加入劇團,十九首演出曲目中,十首都有她份。「我睇嘢同其他人唔同,要聽腳步聲去排舞,又係新人,會擔心做得唔夠好拖累其他人,但大家好幫我,先發現當初嘅憂慮係多餘。」今次參演,讓安琳不再怯懦,勇於嘗試新事物,更為她當音樂劇演員的夢想打了強心針。「希望畀觀眾睇到,視障人士一樣可以做得好,能力唔比一般人低!」
由年輕人演年輕人奮發圖強的故事,是這齣音樂劇的魅力所在。方寄語入場的成年人,在觀看演出的同時,應重新思考年輕人的真正需要,想像一下能夠向他們提供甚麼機遇,而非一味斥責他們,「年輕人欠缺嘅唔係能力,係機會;成日咁快睇死佢哋,太唔公平!」
圖:關萬亨
文:林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