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夾雜礙小童外語學習

「我哋一齊着shoes(鞋)啦!」不少家長心急想小孩靈活運用兩文三語,不為意小朋友說話「中英夾雜」。保良局幼兒服務高級言語治療師馬嘉敏指,家長不斷「轉台」以不同語言說話,有機會打亂小朋友學習外語的進度。她教路,家長日常訓練子女用外語時,應設定「指定時段」,期間父母只使用一種語言與子女溝通。而休息時間亦可玩簡單遊戲,讓小朋友邊玩邊學外語,甚至到海外旅行時也可設定講外語的「小任務」,盡量多鼓勵、少斥責,小朋友便可愉快學外語。

六歲之前是小朋友學習語言的黃金時間,至七歲時語言發展便完全成熟。馬嘉敏表示,正常的幼兒語言發展階段,一至兩歲幼童能理解和說出單字,又或講到簡單短句;二至三歲時能明白簡單步驟指令,亦可說出完整句子。隨年齡增長,約五至六歲時可以掌握文法,例如表達時可描述整個程序、有被動句、裝嵌句。

父母可分擔不同發言角色

不少家長擔心子女同時間學習多種語言、或者年紀小小便學習外語,會否影響語言學習進度,馬嘉敏說,若能清晰區分語言的指定時段,便毋須太擔心。「指定時段」是指一段時間如半小時內,家長和子女只能說一種語言,例如「英語時段」只能說英文,不說廣東話和其他外語;或者父母若時間許可,可區分發言角色,由父親負責中文、母親負責英文。

她解釋,部分家長習慣中英夾雜與子女溝通,有機會擾亂小朋友學習組合句子。例如「我哋一齊着shoes(鞋)啦!」小朋友理解「我哋」、「Shoes」是眾數的意思,但同時有機會混淆兩種語言,結果可能會講成「You哋」(你們)或者「筆s」(多於一支筆)的錯誤。

忌要求太高 多鼓勵增自信

大部分小朋友對外語這種新事物感好奇和有興趣,如發現小朋友抗拒,甚至恐懼學習外語,馬嘉敏建議家長需留意兩點,包括家長是否對小朋友的表現要求太多,例如小朋友只屬初級水平,但要求學習高級水平,另外,小朋友學習過程有否遇挫敗,「畀人鬧過,或者笑佢做錯咗。」她提醒,小朋友學習外語要有自信,家長應多加鼓勵,並刺激他們挑戰自己,例如到英語為主的國家旅行時,可趁機為小朋友設定「小任務」幫手購買雪糕等。而互動遊戲亦可參加學習趣味性,亦可促進溝通。

六歲前是兒童成長的重要階段,保良局社會服務部幼兒服務的專業團隊,將會一連四個星期六,在「開學良伴」專題中拆解孩童較常遇到的困難,助家長及早察覺,尋求專業協助,孩子可愉快度過校園生活。家長可致電保良局寶鄉兒童發展中心2769 0208查詢。

記者戴碧怡

保良局社會服務部幼兒服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