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金騙局 32人失2450萬

借低息貸款變投資倫敦金,卅二人被呃逾二千四百萬元。一批市民早前接獲自稱銀行職員的「Cold Call」,聲稱可批出低息貸款,惟事主需先墊支約兩至三成貸款額,開設倫敦金投資戶口作資產證明,事主不虞有詐簽下文件後,戶口即被人操盤進行投資,直至事主的資金全部「蝕光」。警方接獲投訴調查,前日搜查尖沙咀一間投資公司,搗破懷疑「倫敦金」騙案集團,十五男女被捕。警方調查顯示,苦主最少有卅二人,損失共約二千四百五十萬元。

消息指出,案中卅二名受害人(卅二至六十五歲),於去年四月至今年八月期間,分別接獲自稱銀行職員的騙徒來電,期間,被推銷貸款計劃,並聲稱利息特低,從而游說事主到一間投資公司開設倫敦金戶口,並注資借貸額約兩至三成資金,作為資產證明。據悉,由於騙徒在來電中,更不斷拋出財經專有名詞,以及貸款術語,事後更透過通訊軟件,傳送偽造卡片照片予事主,故受害人不虞有詐,按指示前往該間投資公司了解借貸詳情。

稱投資失利 資金「蝕晒」

據悉,當事主到達公司後,即有投資公司職員向他們作出洗腦式推銷,更誘使事主簽署大批文件,包括開戶文件及授權書。期間,有職員向事主作出口頭承諾,表示如未經同意,投資公司不會利用該倫敦金戶口,進行任何投資活動,僅作資產證明之用。事主遂根據職員指示,透過轉帳或現金等方式,將五萬至七百萬元不等金額,存入其倫敦金戶口。其後,事主即接獲該公司告知,因投資失利關係,戶口內資金「蝕晒」。事主欲向該公司投訴時,卻被職員告知當初簽署的文件中,事主已授權該公司職員,可以操控其倫敦金戶口進行交易。事主其後向銀行查詢,發現有關低息貸款優惠並不存在,銀行亦從未與受害人聯絡,事主始獲悉受騙相繼報警求助。

油尖警區重案組、商業罪案調查科及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聯手深入調查後,前日下午二時許,五十名探員掩至廣東道一幢商廈辦公室,以涉嫌「串謀詐騙」拘捕十一男四女(十八至卅歲),包括一名骨幹成員,並檢獲十四部電腦、多部手機、點鈔機、約一萬元現金及大批文件,包括游說客人進行投資活動的講稿等。警方調查顯示,該犯罪集團營運逾一年,最少牽涉卅二名受害人,損失金額二千四百五十萬元。

虛構產品 誘受害人投資

保安局局長李家超表示,倫敦金騙案今年首半年雖然僅錄得四宗,但損失金額已錄得八千一百萬港元,較去年同期多逾七千八百萬港元。有關案件以往的受害人較多為本地人,但現時社交媒體盛行,導致騙徒「無疆界限制」,例如有人分享投資經驗和方法,又要求受害人簽署協議,以獲得相關權限後,就很快輸光受害人金錢;部分騙徒亦會虛構投資產品,引誘他人投資。他承認,執法因涉及跨境罪案而存在難度,亦要與境外執法機關合作,而今年六、七月已先後瓦解三個集團,拘捕一百三十九人,涉及三百二十名受害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