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在您手:子女變隱青 家長接納溝通解困憂

過去兩年,筆者接觸了百多個隱蔽個案及他們的家長,發現普遍家長對隱蔽行為子女心理狀態有一些迷思。第一,覺得子女「享受」不上學或不工作的無所事事日子;第二,覺得子女因為喜歡「打機」而隱蔽;第三,子女對未來沒有想法。

筆者經驗中,隱蔽個案或許早期會出現「享受」感覺,覺得終找到一個方法或空間停下來,暫時遠離問題,創造喘息空間。惟這種感覺一般只維持短時間,時間過去,新困擾隨之出現,如家人壓力、朋輩比較、生活沉悶及擔心未來等。如沒細心留意,未必發現他們心理和行為轉變,容易理解為他們「享受」隱蔽。

遊戲重建身份及形象平台

子女真的因打機隱蔽?家長容易將兩者連繫一起,以為打機便是子女隱蔽原因。實際上,大部分年輕人並非如此,隱蔽或打機沒必然關係,相反,我們應問:隱蔽生活中,年輕人可以做甚麼呢?如細心思考這問題便感覺到他們選擇有限。網絡是他們唯一較易與外間接觸渠道,也是他們消磨時間工具,遊戲更是他們重新建立個人身份和形象重要平台。

社工介入 助表達心底想法

年輕人隱蔽自己是否就代表對未來沒想法?隱蔽是年輕人對現實生活的無聲抗議,他們都有對未來的想像,只是未有能力和技巧去突破現實框架。社工介入的後期,年輕人基於信任會願意表達想法和未來的想像,重要的是我們能否創造自由和信任空間,讓他們將心底想法浮現出來。

對於隱蔽,大眾都有不同迷思,然而表面理解不能幫助年輕人走出隱蔽。家長應給予適當空間,保持良好親子關係,透過接納和溝通了解子女困擾,有需要時亦可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如欲了解更多隱蔽青年服務資訊,可瀏覽www.conneet.sjs.org.hk。

聖雅各福群會

「連繫——隱蔽青年重返社區計劃」

計劃經理林志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