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災恐殺到 危害金融穩定

中美貿易戰仍在發酵,身處強監管和緊信貸的內地企業,融資困難愈益凸顯,加上宏觀經濟不穩及匯率波動削弱企業償還外債的能力,債務危機急速惡化,醞釀已久的「債災」更隨時爆發,恐會危及內地資本市場和金融穩定!

最新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以來中國債券市場大型違約個案多達三十八宗,涉及金額逾374億元人民幣,且違約的不僅是民企,就連信貸評級良好甚至是國有企業都名列其中。值得關注的是,逾半個案是首次違約,而且不少屬美元債,違約潮是近十多年罕見。

投資信心跌 加重債市壓力

踏入下半年,是內地債務的高峰期,預計到期的企業債本息規模達三萬億元人民幣以上,且今年附有「回售條款」的企業債(即投資者可以在事先安排的時間內要求企業提前還款),料逾一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大增2.2倍。在經濟景氣欠佳、投資信心下跌的情況下,倘同一時間大量債權人行使回售權,加重債市的壓力可以預見。

歸根究柢,中國債市蓬勃發展起始至今才十多年,地方及企業融資額快速膨脹,如今長達十年的全球量寬告終,融資狂歡的後患漸現,某程度也是正常的現象。只是,適逢美元持續強勢及美息進入加息周期,再加上中美貿易戰的出現,令內地宏觀經濟受壓。外憂內患,最怕是短時間內密集出現債務違約個案,時間上的巧合,足以放大對金融市場穩定的打擊。

從最近官方強調堅決「去槓桿」的說法可以推斷,內地信貸收縮周期的大方向並未有改變,變的可能是「去槓桿」的速度和規模而已。企業不論大小、不論國資抑或民企,別妄想「四萬億刺激方案」的日子會再次來臨,宜及時檢討財務情況,重組債務,強化流動性,應對好融資成本趨升及流動性緊張的挑戰。

「穩金融」行動 拖慢供給改革

企業有借有還,金融機構才可繼續營運。內地債務問題嚴重,尤其是房市泡沫高危,變相綁架了銀行體系。這令市場擔心,一旦債務違約失控,甚至演變成債災,將足以動搖整個金融系統穩定。

內地當局應當知道事態情況,所以最近下降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變相放水七千億元人民幣,大部分正是用來鼓勵銀行推動債轉股。不排除在非常時期,類似的「穩金融」行動會陸續有來。此舉可能會拖慢供給側改革,但事有緩急先後,當局在堅持大原則的情況下,只怕穩定市場的手段亦不多。

財經評論員 鍾桂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