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來了,新手爸媽既喜且亂,餵哺母乳是最多迷思一環,原來人奶愈稀愈無營養、母乳會令寶寶較「奀」全屬謬誤。有推廣母乳餵哺團體更提醒媽媽,坊間最近興起的「催乳」按摩或未經專業資格認證,錯誤模仿可能令乳房發瘀腫脹。至於母乳新丁最擔心的寶寶胃口不佳與奶量不足,只要學懂正確餵哺姿勢,餵密點讓寶寶少吃多餐,「上奶」等難題便能迎刃而解。
八月一日至七日是世界母乳餵哺周,是時候將母乳迷思解開。註冊護士及國際認證母乳育嬰顧問凌志靜指,不少媽媽因對母乳餵哺存誤解而放棄,有人誤以為自己產後首兩天無奶水,但其實少奶不等於不夠奶,只是反映初生寶寶對母乳需求不大,隨着他們日復日長大,出生首十天胃容量便會逐步增加。
餵哺母乳可加強母嬰身體接觸,增進感情聯繫,亦會為嬰兒帶來好處,減低濕疹及哮喘等過敏機會,但要有正確餵哺姿勢,母子才最舒適。餵人奶時,母親應令寶寶嘴巴張大及面色保持粉紅色,亦要確保吸啜時,自己乳頭不會疼痛。
寶寶初生首兩周,白天應每隔一至兩小時餵奶一次,晚上則每隔三小時一次。媽媽應兩邊乳房輪流餵哺,這可刺激賀爾蒙分泌和減低乳管塞情況,幫助製造乳汁「上奶」,有需要可在餵哺前熱敷乳房或浸熱水浴,但不建議胡亂按摩,免乳腺發瘀。
香港兒童健康基金主席兼兒科專科醫生歐陽卓倫指,不少人誤解吃人奶寶寶體形會較「奀」,也以為人奶的DHA不及奶粉豐富。但事實上,人奶已包含寶寶所需營養,反而吃奶粉會較被動,容易過量引起肥胖。他提出,餵哺母乳媽媽不必刻意戒清海鮮,維持正常和均衡飲食即可提供足夠營養予BB。
餵哺母乳媽媽劉女士育三名子女,最細的女兒今年一歲。她記得在哺乳初期曾遇過乳房脹痛問題,有如大石壓胸,但因女兒一次生病時知悉母乳有助增強他們抵抗力,加快病愈時間,為子女健康着想,堅持餵母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