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不明朗 港企業作最壞打算

中美貿易戰開打,波及全球各大經濟體,觸發世界貿易戰,本報特別設立「貿易戰圍觀」評論版,邀請專家、學者、政經界人士深入分析貿易戰對全球經濟及各行各業的影響,讓讀者從不同角度及切入點,加深對貿易戰的認識。

中美貿易戰不斷升溫,特朗普政府近月不斷對華施放「連珠炮」,態度非常激進,令人喘不過氣來。

早前新公布的二千億美元徵稅清單金額巨大,而且涉及範圍極廣,除涵蓋了工業品外,亦有大量如食品、皮革製品、電子、家具、紡織品和玩具等日用品;有別於第一波貿易戰時,美國刻意避開消費品以免妨礙民生和激化通貨膨脹的做法,是次重磅的關稅清單令中方推出反制手段時變得更加被動。事實上,按中美雙方貿易逆差嚴重失衡的情況來看,中方反制的籌碼不多,即使有分析認為可採取非關稅手段報復,但由於惹來美方更激進措施的風險極高,相信中方亦會三思,以免火上加油,故中方暫時採取相對克制的回應態度,不難理解。

大國之間的博弈,走勢和結果暫時仍是未知之數,亦很難參透,坦白說香港亦發揮不了甚麼作用,我們最關心的倒是對本港經濟及企業會帶來多少實質影響。

香港企業以從事消費品的生產和貿易居多,如果這次二千億美元關稅清單「落地」實施,對港商的影響將變得直接及更具破壞性。根據二○一七年政府的貿易數據,中美貿易經香港轉口的金額只佔同年商品貿易總額百分之四點三,看似影響有限,但須留意,中國向美國出口的製成品之中,相當部分包含了從亞洲貿易夥伴採購的中間產品或零部件,而香港是中國與亞太國家經貿往來的中介和亞太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這意味貿易戰對本港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有廠商遭買家壓價削單

不僅限於轉口,一些由供應鏈傳導效應引發的間接性影響相信會逐步浮現,更令人擔心的是,透過產業關聯效應沿着產業鏈擴散,或會令本地一些與貿易相關的產業例如物流、倉儲、金融和保險、商業服務乃至更廣泛的行業遭受到「附帶損害」。另一方面,國際貿易的緊張局勢持續加劇所引發的股市及匯率震盪,已構成妨礙全球經濟增長的重大風險,亦必然會波及本港這個外向型的經濟體,業界實不能掉以輕心。

廠商會去年曾向在「珠三角」投資設廠的會員作問卷調查,發現當中約有六至七成有將產品銷往美國,平均佔其產品銷售總額約二成半,故相信不少會員會受今次貿戰影響。筆者已聽聞有會員被買家壓價甚至削減訂單,有企業更估計未來訂單數目將下降兩成,令人關注;亦有會員擔憂市場份額從此被其他競爭對手瓜分。

企業擬動員向美國游說

據說第二批一百六十億美元清單將會出台,顯示貿易戰無迹象緩和,面對不明朗的前景,即使不排除日後或會出現轉機的可能,不少企業已作「最壞打算」,並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以不同方式應對,包括分散市場以降低對美國的依賴、提高效率和節流來降低生產成本,以抵銷加徵關稅的影響,甚至縮減內地的生產規模,轉移到東南亞等地生產;此外,亦有企業表示將動員美國的業務夥伴向美國政府游說,為受影響的產品申請關稅豁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