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根據《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提交第三次報告,並已納入中國根據《公約》提交的第十四至第十七次的綜合報告內,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將於下月中在瑞士日內瓦審議報告。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昨日就此召開公聽會,有團體批評平等機會委員會年花千萬元,但效率極低,認為政府要檢討平機會架構。
融樂會倡議主任譚婉儀在會議上直指現時平機會的投訴過程極長、法律服務效益也極低。她指法律服務科有八位律師,花費約千萬元,但全年只處理約四十七個個案,平均每位律師需時約兩個月才處理個案,認為政府應要全面檢討平機會的架構,並成立真正人權委員會,按《巴黎原則》選出平機會主席。
對於平機會早前出現離職潮,法律界議員郭榮鏗指現時平機會正作出檢討,希望政府能督促並落實建議。
另外,有部分少數族裔人士在會上反映所面對的困難,其中九歲女童Syyeda Muneeba Agha指曾派往非華裔班別修讀中文,但兩年後發現沒有基本中文能力,須轉往華裔中文班別學習。有議員更直指部分幼稚園不論收取八個非華裔學生,還是十八個非華裔學生,均只取得三十六萬元資助,批評教育局的資助制度荒謬,甚至造成歧視,認為當局應作出檢討。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陳帥夫回應稱,港府最近成立最高層次的督導委員會,希望可檢視和監察本港有關少數族裔的政策,而教育局的官員則指現時教育局加大撥款,若每間學校收取十個以上的非華裔學生,可收到八十萬至一百五十萬元撥款,又指當局每年會作出檢討,並與平機會合作,提升教師照顧非華裔學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