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對香港及港人是個特殊日子,九七回歸、○三年民意爆發均令這一天格外敏感,即使年年行禮如儀,七一遊行仍是一年一度的矚目政治事件。今年的七一遊行剛落幕,結果是反高潮,參加者人數不足一萬人,創下○三年以來新低,似乎七一遊行正邁向過去式。
每年的七一遊行,港人上街原因多多,有人為政治而行、有人為社運而爭,有人求青年前途及老人福祉,教育、房屋問題更是重中之重,總之,這一天就是一個匯集訴求、噪音碰撞的日子。沒想到,十五個春秋後,港人對七一遊行的熱情到底還是冷卻了。
當然,政治團體、社運組織依然樂此不疲、全力投入,誓要把這個街頭派對的籌款價值發揮到最大。有人說,這些團體或者只是像勞工團體逢五一必上街一樣,勞動節不爭勞工權益,團體拿甚麼去交功課?
觀察社運的人還發現,被冷卻的不只是港人對七一遊行的熱情,事實上,曾經的抗議之都、示威之城,今天連一般上街抗議、陳情遞信的活動都大減了,港人正逐步遠離過去的政治訴求行為。
這個現象從甚麼時候開始?違法佔領行動是一個刺激,旺角暴動更是一瓶催化劑,街頭派港人透過上述行動一再測試官府反應,待發現結果只是神憎鬼厭,政制上的大想頭淪為空想,破壞社會的後遺症更令自己兩面不是人,變化便出現了。
有研究社會學的人認為,這可能是逆反效應發作,當社會爆發一場或連場激烈行動後,便會發生逆反效應,七一遊行吹冷風,或許正是有關團體否定昔日的反應。
人生有幾多個十五年,港人從政治熱情走到政治再冷感,經歷了一個微妙的十五年循環,隨着七一情意結成為過去式,香港社會將出現怎樣的輿情變化呢?值得各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