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長者未受惠 年金難取代全民退保

【本報訊】新出爐的公共年金計劃宣傳口號是「自製長糧」,長者自行將儲蓄和資產投放在保險巿場,每月得到一筆固定收入,顧名思義當局將退休保障責任外判,長者自己顧自己。本港貧窮人口一六年達歷史新高的一百卅五萬人,六十五歲長者貧窮率逾三成,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指年金計劃主要對象為較多資產的長者,對現時大多數貧窮長者幫助不大,計劃不能取代退休保障制度。扶貧委員會新任委員鄧家彪認為,港府不應因推行年金而放棄全民退保的討論,全民退保才令不同階層長者安心。

政府一五年公布退休保障諮詢文件,時任港大學者的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提出公共退休基金計劃,羅致光去年底預計,年金計劃推出後,可減少長者貧窮率兩個百分點,即一萬名長者可脫貧。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計劃啟動禮表示,相信年金計劃連同安老按揭計劃及銀色債券,可為長者提供更好退休保障。

料實質購買力隨通脹減半

不過,社聯總主任(社會保障及就業)黃和平指出,年金計劃某程度上彌補現行強積金的不足,但該計劃年金不按通脹調整,年金的實質購買力受通脹影響不斷下降。以六十五歲女性長者為例,現時平均餘命廿五年,而本港過去廿五年通脹上升了八成,即長者日後領取年金的實質購買力,隨年月可能遞減一半以上,建議同時推出按通脹調整的年金計劃,令長者有更多選擇,同時回應「長壽」及「通脹」兩項風險。

關注強積金對沖及運作的鄧家彪指,全民退休保障仍要探討,如何令巿民放心投資。他指年金計劃是給夾心階層長者自製長糧,希望港府有更大承擔,給予保證回報率,與甲類消費物價指數或經濟增長掛鈎,以免長者的保證金在廿年後貶值。

富達國際香港退休金業務總監陸劍平建議,退休人士不應完全將百分之百個人資金投放於年金,避免失去投資靈活性及對沖通脹風險。他表示,近期投資市場波動,強積金計劃成員應避免聚焦短期市況,不要跟隨大市上落而頻繁作出投資改動,而年輕打工仔可考慮較高風險的投資組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