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擊奪命 天文台長籲行山睇天氣

十八歲準大學生盧高彥(Ian),前日偕五友人在黃雨雷暴下,在馬鞍山行山遭雷擊劈死,據悉其任職水務署總工程師的父親,昨從日本趕返本港處理愛子後事,署方已就事件向他及其家人致深切慰問。天文台台長昨在Facebook個人專頁留言,稱對意外深感難過,呼籲市民行山時要留意天氣變化及預報。天文台Facebook專頁亦上載短片,教導市民在空曠地方遇上雷暴的應急方法。

Fb分享《東網》新聞表難過

天文台台長岑智明,昨日凌晨在Facebook個人專頁分享《東網》相關新聞,並以悲傷表情符號留言,「對於Ian不幸被雷擊而不治深感難過,希望各位朋友在行山時留意天氣變化和天文台最新嘅天氣信息,安全至上」,貼文旋即引起網民熱烈討論,有網民坦言「行山遇到突發惡劣天氣,有時真係避無可避」、「昨日(前日)早上沙田區天朗氣清出猛太陽,到中午突然風雲變色」。有網民貼上一則海外新聞,內容指數十年前一對兄弟在閃電時頭髮豎起,提醒雷擊前頭髮會豎起的「警告」。岑回應時引述新聞內容,指出若市民出發前計劃行程,應留意天氣及到安全地方,則可以減少死傷。

至於人為何在雷暴時不要站在山頂或空曠地方?天文台科學主任沈志泰在天文台Facebook專頁「氣象冷知識」短片中解釋,較高位置與閃電之間的空氣阻隔較少,所以較易受到雷擊,而且彎曲表面比平地有較多電荷,如人站在空曠地方,人就會成為地面上最彎曲的地方,會集中較多電荷,換句話即是容易被雷擊中。因此,雷暴時亦要遠離樹木、桅杆或導電性高的物體。假如找不到建築物入內暫避,切勿躺在地上,應該蹲着並盡量減少與地面接觸的面積。

水務署向死者家人致慰問

悲劇發生於前日早上,在英基學校協會南島中學就讀的盧高彥,與朋友一行六人,由西沙路水浪窩麥理浩徑第四段出發行山,至中午十二時許,眾人行至彎曲山時,黃色暴雨警告及雷暴警告生效,天氣驟變雷雨交加,Ian疑遭雷擊劈死。在水務署任職總工程師的Ian父親,已由日本趕返香港處理愛子身後事,水務署發言人表示,已就事件聯絡死者的姓盧父親,並向他及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