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接收 大隧7‧11零時停人手繳費

大老山隧道長達卅年的專營權即將完結,下星期三會重投政府懷抱。當局多年來一直以未能全面掌控三條海底隧道及三條陸上隧道為由,拖延落實隧道分流措施,隨着收回大隧,六隧中政府已五隧在手,運輸及房屋局本可盡快落實六隧分流計劃,即西隧減價、紅隧及獅隧加價,惟該局仍要與西隧商公帑補貼方案,若雙方談不攏,恐要再等五年至二○二三年收回西隧後,才能解決隧道塞車問題。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政府應直接與西隧商回購安排,不要再糾纏在補貼問題上。

運輸署表示,大老山隧道本月十一日起由政府接收,隧道的管理、營運及維修保養則交由現時東區海底隧道的同一承辦商泰富基建管理有限公司接手。大隧的移交安排與一六年東隧移交時相若,人手繳費通道在本月十一日凌晨零時前後將會暫停數分鐘,而自動繳費通道則不受影響,該署將與新、舊隧道公司合作,確保交接順利。

大隧員工「過檔」 毋須凍薪

現時大老山隧道的專營權公司聘約二百二十名員工,新營辦商已聘其中一百九十名現任職員,包括管理、營運、工程、維修保養及行政支援人員。大隧的合約營運期為三年,金額達二億六千四百萬元,政府可按需要以相同合約條款延長一年,即合約期最長共四年。業內早前盛傳大隧員工「過檔」新公司後或被凍薪三年,運輸署指營辦商並無表明合約期內會凍結員工薪酬。

未表明收費不變 或作調整

今次政府收回大隧,未有如接收東隧時般表明「徵收的隧道費用基本不變」。根據當局去年公布的「六隧分流」顧問評估時,指紅隧及獅隧收費自九九年至今從未調整,又指適度調整收費有助分流交通流量,調整重點應在於私家車、電單車及的士,但當時未有提及大隧的收費應否作出調整。

當局自去年起一直與西隧商討運用公帑提供補貼,調低隧道費,從而增加西隧車流,紓緩其他隧道的壓力,惟至今仍未公布商討結果。西區隧道有限公司商務經理彭嘉華指,對有關問題保持開放態度,並正與政府商討。運輸及房屋局亦指,仍在研究六隧分流及與西隧商討補貼安排,當有結果時會盡快諮詢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

議員促回購西隧 加快分流

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指收回大隧無助加快推六隧分流,因關鍵在西隧。他認為當局與其運用公帑壓低隧道費,不如認真考慮直接回購西隧,「幾十萬市民每人每日喺紅隧塞幾十分鐘,社會成本幾大?政府應該諗吓呢條數!」另一議員劉國勳則認為,政府向西隧提供補貼後,難以確保該公司不加價,「減完廿蚊轉頭加番十蚊」,相信雙方因此遲遲未能達成協議。

記者劉偉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