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投放在研究的資源一直遠遠落後於其他地區,令科研發展停滯不前,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的檢討研究政策及資助專責小組早前建議,設立獎學金計劃支持研究人才培訓,小組主席徐立之直言,科研資源少容易令人才流失,削弱本港競爭力,加上院校升遷側重學者的學術文章,令學者欠動力與其他院校合作研究,但創新與發展講求的正是分享合作,他希望未來能改善研究資源撥款制度,鼓勵更多跨院校的科研合作。
檢討研究政策及資助小組本月初發表中期諮詢報告,列出七大建議,包括將現有整體競逐研究撥款由二十億元,大幅增加一倍至四十億元。徐立之指,本港研究經費少,令許多優秀的教授很容易被其他地區吸引過去,香港的競爭力會愈來愈低,問題需要正視。
原本院校合作是良好的創新動力,惟現時教資會評審研究資助以學者的學術文章為主,加上院校內部升遷制度,令一些學者不願意與其他院校合作做研究,曾任香港大學校長的徐立之稱:「有啲制度不鼓勵合作時,我哋就要出聲。」他期望當局改善撥款機制,鼓勵跨院校、跨學科研究協作。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日益蓬勃,徐立之指香港院校的科研過往集中學術層面,對下游技術轉移的推動較少,建議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向區內高科技工業,轉移研究成果作生產用途。
培育科研新血、教育下一代對本港未來發展亦非常重要,徐立之稱,新高中學制構思時期望學生「文理兼備」,但四個核心科目的要求,令部分理科科目無人問津,現實是學生為了獲取高分入讀心儀學系,放棄選修核心科較難的部分,令大學一些數理要求高的學科不受學生歡迎,他認為是不良現象。
徐立之倡降低四核心科的要求,並分深淺試卷,讓文科及理科生應考。他指教育要與時並進,期望設計出為學生發展的課程,但若只作小改動則是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