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共青團青黃不接 後備軍備嘗酸楚

共青團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將於近期召開,這或許是若干年來共青團最悽風慘雨的一次大會,同時也是對幾年來改革、整頓、清理的一次驗收。按照慣例,歷次團代會閉幕後,最高領導人都會接見新一屆團中央班子,並發表指示。屆時領導人對共青團如何定性,關係到這一龐大組織未來何去何從。

從嚴整頓 人員凋零

根據官方數據,截至去年底,共青團共有團員八千一百多萬人,是僅次於中共的世界上第二大政治組織。中共黨章明確規定,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後備軍」。改革開放之後,由於幹部斷層嚴重,突擊提拔年輕幹部,共青團乘勢而上,成為接班人集團,眾多團派幹部掌據中央部委和地方省市要職,不少人躋身黨和國家最高領導層,甚至成為主要領導人。

然而,中共十八大之後,風雲突變,團派高官中,或身陷囹圄,或提前出局,或被貶二線,或投閒置散;碩果僅存的一些人,也早已棱角磨平,羽翼盡收,俯首稱臣。高層同時展開了對整個共青團組織的系統性重整。二○一五年,中央首次召開群團工作會議,共青團成為炮打對象,高層嚴厲斥責共青團「高位截癱」、「四肢麻痹」。到二○一六年二月,中央巡視組痛批共青團中央「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只當後備軍、不幹群團活」。這些定性,幾乎是對共青團的全盤否定。

同年八月,中辦印發《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全面動手術。昔日天之驕子的後備軍,轉眼成為千夫所指的反面教材。高壓之下,團中央也只能唾面自乾,備嘗酸楚屈辱。團中央經費撥款被壓縮減半,作為最重要財源的兩大上市公司中青旅、嘉事堂被劃撥光大集團,直屬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即中央團校)被停止本科招生,併入中國社科院大學。

共青團大批機關幹部被降格下放,崗位長期空缺,或以一些掛職兼職人員填充,門庭冷落,人員凋敝,青黃不接。團中央第一書記秦宜智去年九月貶任質檢總局排名最末的副局長,其後至今團中央沒有一把手,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現象。以往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外調副省級職務後,絕大多數都晉級正部級;省級團委書記以往多是外放市長、市委書記,不幾年即可升遷副省級職務。但如今大量已有十幾年副部級資歷的團派幹部被高高掛起。國資委副主任黃丹華早在一九九七年時就與胡春華一道增補為團中央書記,本月初以副部級退休;再如浙江省團委書記周艷,竟調任省地質勘查局副局長。

窺斑知豹,團派昔日的接班人標籤已隨風而逝,而被定位為一個青年工作機構,並且目前仍處於戴罪立功、以觀後效狀態,即將舉行的團代會是一次能否過關的大考。但無論結果如何,如今的共青團與過往團派大佬們之間的政治臍帶和團體親緣,已被切斷。只有經過改造、重新換血的新組織,才有可能被接納。

正部紀錄 有望刷新

在秦宜智貶官之後,作為二把手的團中央常務書記賀軍科受命主持工作,並在去年十九大上當選中央候補委員;如無懸念,今次共青團十八大上有望扶正,成為第一書記。賀軍科長期在航天系統工作,曾擔任負責火箭軍發動機研發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六研究院院長,成長軌迹與那些一路在共青團系統內部繁殖的幹部不同;並且十八大之後,軍工系統幹部異軍突起,尤其是航天系統更是青雲直上,幾乎成為除閩浙滬嫡系之外,最大一股政壇新力量,賀軍科亦得益於這股潮流。生於一九六九年的賀軍科如順利晉級,將超越陸昊,成為中國最年輕的正部級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