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世界盃,除了是國際體壇盛事,更加是一盤大生意,除了主辦國俄羅斯之外,最大贏家當然是國際足協(FIFA),賽事轉播費及商業贊助成為最大收入來源。不過,由於國際足協醜聞、俄羅斯政治環境以及電視收視萎縮,至上周五,世界盃贊助有14個仍未有着落,要靠中國企業撐場,世界盃是「生金蛋的鵝」這句話,今屆恐怕未必適用。
有報告指出,世界盃在2013到2023年10年間,將令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至1.62兆盧布(約2,033億港元)到1.92兆盧布(約2,410億港元)之間。
FIFA財報顯示,2014年巴西世界盃,國際足協支出約20億美元(約157億港元),主要包括獎金、賽事組織、電視轉播設施等方面的花費,總收入則有48億美元(約376億港元),國際足協扣除成本淨袋28億美元(約219億港元)。
不過,今屆俄羅斯世界盃,FIFA未必能於商業贊助中獲利。世界盃的贊助計劃以金額分三級:第一級6至8個全球合作夥伴,第二級6至8個世界盃贊助商,第三級20個區域贊助商,但直至今年5月,第一級有7個贊助商,第二級只有5個,第三級同樣得5個贊助商。有經濟學者分析,國際足協之前於白禮達帶領下的貪腐問題,加上俄羅斯早前爆出跟贊助商聯合為運動員提供禁藥的醜聞等,令各大贊助商都對俄羅斯世界盃卻步。
與俄羅斯友好關係的中國,就在這個時候出手,這批已落實的贊助商當中,有5個是中國企業,包括萬達集團、蒙牛(乳製品)、海信(電子產品)、vivo(手機)及雅迪(電動車)。
世界盃將近開鑼,FIFA仍然盡最後努力找贊助,於上周五又公布多兩間中國公司成為區域贊助商,看來中國公司已成為國際足協今屆世界盃的救命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