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蝶悟生死

幼蟲結蛹化蝶,對你我或都不陌生,但有多少人仔細地觀察過蝴蝶的成長?樹葉上的一顆微小圓點,原來是蝴蝶產下的卵子,慢慢在保護色下長成幼蟲,依附在植物上吸取養分,再一層一層的包裹自己結蛹。若幼蟲在途中掉落,或許便終此一生,經歷最脆弱時刻,破蛹化蝶更教人心動。

「班同學教路搵屎易啲,有屎即係代表有蟲。」元朗朗屏村東莞學校常識科科主任張偉成老師笑言。他帶領同學在校內的蝴蝶園找尋蝴蝶後代,稍不留神,便錯過比芝麻更細小的蝴蝶卵子,以及用保護色藏身的幼蟲。

就讀小五的Yoyo有「捉蟲專家」之稱,她不時爬高爬低、撥開樹枝及葉子,不消一會便聽到她大喊「搵到啦!」眼前這班小學生,有別於一般成長在都市中的「港孩」,他們熟練的拿起幼蟲,小心翼翼地放在掌心,量度其長度及闊度,每天記錄蝴蝶的成長過程。

學童藉養蝶學習生命變化

「蜆殼綠趣遊蹤——尋找蝴蝶」計劃,由環保團體綠色力量等合辦,鼓勵師生於校內建設蝴蝶園,藉着養育蝴蝶,學習其生命變化並進行研究。有份參與的東莞學校,將研究題目定為「黑箱作蝶」,探討光線對蝴蝶生長的影響,如幼蟲成長速度、活躍程度等。透過設置兩組實驗裝置,一組將蝴蝶幼蟲放置於長期黑暗的環境中,另一組則放置於正常環境下,定時觀察及記錄兩組的生長情況,作出分析。

張老師分享,四月中發現有玉帶鳳蝶產卵,至五月中,三條幼蟲已成功破蛹,蛻變成蝴蝶。他坦言,小學生要保持耐性三十天並不容易,更遑論面對養育蝴蝶的各種困難,「黑箱入面有條蟲意外爬咗出嚟死咗,正常個箱都有一條差啲走咗,好彩執得番!」

幼蟲成蛹 一次脫皮為一齡

幼蟲結成蛹後,每一次脫皮為一齡,直到羽化成蝴蝶後,同學需取下其後翅鱗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以比較不同蝴蝶的鱗片形狀。初生蝴蝶非常脆弱,曾有同學因太大力取鱗片,導致蝴蝶的右邊後翅脫落,事件令就讀小五的Ray學懂耐心的重要性,「要等佢停低、對翼展開先拎鱗片。」

張老師透露,據觀察正常環境下飼養的蝴蝶,較於黑箱中飼養的活躍程度低,而且黑箱中的幼蟲比正常環境下的幼蟲,早一至兩天結蛹,研究成果將於七月十四至十五日舉辦的「蝴蝶×STEM」博覽中匯報。計劃背後的意義遠超成果,張老師形容養育蝴蝶其實是進行生命教育,「令同學明白生死好難操縱。」

文:江潮楓

圖:關萬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