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戰在弦 聯合國倡禁膠袋徵稅

減塑已成地球村迫在眉睫的大行動。昨日是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發表報告指全球每年使用多達五萬億個膠袋,但當中只有不足一成會循環再用,呼籲各國政府考慮禁用膠袋,或考慮徵收單次使用膠袋或食物容器的稅項,減少一次使用的膠袋量。有關報告更指,內地是塑膠包裝廢料的最大源頭。本港昨亦有多個團體及組織呼籲減塑,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估算港人今年使用塑膠飲管達十四億四千萬支,雖較去年估算用量減少兩億六千萬支,但仍偏高,將夥拍八百多間包括連鎖食肆及學校的機構推行減塑行動,逢周五或每月八日,不會主動向顧客及學生提供飲管。

聯合國報告指,全球每年使用的膠袋量足可覆蓋兩個法國的面積。而全球生產的九十億噸的塑膠製品中,只有百分之九會回收,其餘大多留在堆填區、垃圾堆甚至大自然中。中國的塑膠包裝廢料比歐盟和美國多,但以人均計算,美國則第一,其次是日本和歐盟。

本港的減塑工作一直備受批評,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表示,因膠袋使用方便,大部分人用完即棄,回收率極低。而本港自推行塑膠購物袋徵費後,膠袋使用量雖稍有抑制,但仍有大量棄置情況。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日發表網誌亦談到減塑,指「塑戰」是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他舉例日常的「塑戰」如不買樽裝水、不要塑膠購物袋等。

三區每日各回收量逾一公噸

另外,黃錦星亦簡介了「綠在區區」情況,單計今年首季,「綠在沙田」、「綠在東區」及「綠在觀塘」各自的回收量,平均每日逾一公噸,認為回收成效正步步上揚。朱漢強則稱,一六年本港都市固體廢物的棄置量平均每日逾一萬公噸,「綠在區區」回收量遠遠追不上棄置量,「相比(棄置量)係小巫見大巫!」他期望政府可積極推展「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提供經濟誘因推動市民進行回收。

「綠在區區」現時設「七色回收」,即現時主力支援社區收集價值相對低的可回收物,包括舊電器、慳電膽、充電池等,亦按需要收集廢紙及金屬。而「綠在區區」可舉行社區活動,讓街坊聚首一堂。黃錦星透露,政府正研究塑膠樽相關生產者責任制及中央收集廢膠樽計劃等,他又期待其他新一代「綠在區區」投入服務,支持全港十八區減廢減塑。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