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水耕不拘泥

近年綠色生活大行其道,要為生活增添自然氣息,擺放小型盆栽是不少都市人的首選。不過香港寸金尺土,居住空間細小不在話下,要騰出時間和空間打理花草似乎難上加難。安徒生會日前於南丫島中心舉辦水耕工作坊,教授區內居民利用膠水樽製作小型水耕系統。它的特別之處是水耕系統能自給自足,毋須澆水施肥,十分適合忙碌同時講究生活的香港人。

水耕種植(Hydroponics)是一種無土耕種技術。「植物需要水分、空氣、養分和陽光,但不需要泥土。」負責教授的荷蘭籍義工Wouter van Marle指,透過將植物所需的營養加入水中,並以泡棉、礫石等物料固定根部,植物就能直接從水分中吸收養分,取代泥土的功用。水耕當中以香草、生菜、菜心等最容易成功。

無土栽種 生長更快

要自製小型水耕系統,先準備一個容量一公升或以上膠水樽。將頂部樽蓋部分切去,瓶口闊度要足夠放入水耕籃。用遮光紙將水樽外圍完全覆蓋,黏貼並固定好,防止光線進入水耕系統,令藻類植物大量繁殖。並於樽內注入一半水,加入適量營養液,再加水。放上水耕籃,當水位剛剛浸過籃內的泡棉即可。Wouter指,水位會隨着時間不斷下降,同時植物不斷長高。當水分耗盡之時,植物便完成生長。

「水耕最大好處是比傳統耕種用更少水,經濟上可以降低成本,生態上亦可減少使用水資源。」Wouter解釋,停留在系統內的水可以重複使用,不會造成浪費。而且植物生長時沒有泥土的阻礙,生長速度較正常快。另外,水耕離地種植,不受環境限制,十分適合地少人多的香港。

南丫島開辦工作坊

工作坊完結後有故事環節,小朋友在中心導師的帶領下,齊齊閱讀繪本《胡蘿蔔種子》。故事講述一名小男孩種下一顆胡蘿蔔種子,爸爸、媽媽和哥哥都認定他的種子不能發芽,但經小男孩每天悉心為種子除草、澆水,地上終於也長出了一顆巨型的胡蘿蔔。「如果遇到困難不能輕言放棄!」十歲的黃逸山聽罷故事後,揚言會學習故事內的小男孩,好好打理自製的水耕系統,即使遇上阻滯仍會勇於嘗試。

安徒生會中心主任張文昶指,由於不少南丫島居民有耕種的習慣,因此每逢開辦耕作工作坊都受到島內的街坊和小朋友歡迎。中心會於活動後進行故事分享環節,挑選與主題相關的繪本,與小朋友共同閱讀。他指故事元素能鞏固小朋友學習的知識,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圖:甘偉倫

文:楊嘉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