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魚車隨地漏水鹹氣沖天,無辜車輛硬食避無可避。港大早前一項研究發現,本港每年活魚交易量總值逾七十八億港元。數以百計運魚車每日穿梭於各大街小巷,當中不少卻未有做好防漏措施,邊行邊「屙」海水,猶如馬路「尿袋」,部分更在馬路旁違泊排放大量鹹水。有駕駛人士大呻新車落地一年,車底部件已銹漬斑斑。專家表示路面被浸濕易生意外,亦有工程師指鹹水加快道路損耗,增加政府維修成本。
目前本港共有七個魚類批發市場,均由魚類統營處經營,部分設有海水銷售服務,供車輛運送活海鮮之用,包括全港第二大的長沙灣魚類批發市場。記者日前早上實地視察,一小時內已有逾廿輛運魚車駛出連翔道送魚,惟部分車輛疑盛載過多海水,轉彎加速時鹹水自車尾傾盆而下,儼如移動式小型瀑布,尾隨車輛無奈「受洗」,不消一會多條行車線變得濕漉漉。
佔地最大的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亦是運魚車漏水黑點,有運魚車甚至違例停泊在魚市場道迴旋處旁卸貨,期間排放大量鹹水至路面,並遺下發泡膠箱等垃圾。有魚市場職員表示場內泊車位不足,部分運魚車因而直接在場外上落貨。相較之下,位於油塘工業區的觀塘魚類批發市場規模較小,出入的運魚車不多,有充裕時間在場內慢慢「放水」,車輛漏水的情況亦不嚴重。由於並非毗連主要道路,即使魚市場外面街道濕滑,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影響亦較輕微。
「試過有架搵食車,落地五年就收檔!」在香港仔經營洗衣舖生意已三十年的鍾先生指,魚市場對出是不少商業車輛必經的繁忙路段,車底被鹹水侵蝕生銹已是不爭的事實。「魚市場咁多年都係咁運作,你話點改變?除非開多條路畀佢行,否則永遠個車底都好快玩完。」同區另一名駕駛中型貨車的司機陳先生(化名)亦多次遭鹹水「洗車」,其公司車落地一年,車底死氣喉和避震彈弓等部件已銹漬斑斑。「唔係送海鮮就大晒o架,檢查清楚有冇扭實水掣先走嘛,可以唔入咁滿水啫!」
香港汽車工業學會會長李耀培檢視過陳先生車輛的情況,認為有關銹漬呈斑點狀,很大機會是行駛時輪胎將海水打上車底所致。「佢一星期有六日都行經呢啲路面,除非每日搵水沖洗,如果唔係架車壽命都唔會長。」李續指,運魚車一般都不會留在魚市場排走車上積水,漏出的海水或沖起路面沙塵造成「浮泥」,危及其他駕駛人士安全。「有機會搞到鐵騎士跣胎翻車,啲車為咗避鹹水轉線,亦容易發生碰撞。」
香港註冊專業土木及結構工程師彭振聲指出,鹹水浸濕路面會加劇輪胎與路面的摩擦,導致石屎或瀝青剝落,如滲入路面縫隙更會令道路鋼筋氧化,令其生銹膨脹逼爆石屎。「喺天橋漏水影響更大,因為預製組件之間有縫隙,加上係架空,會降低天橋嘅安全系數。」彭舉例指,東區走廊、觀塘繞道等近海行車天橋的老化速度比一般可快四至五成,如損毀嚴重或有需要更換鋼筋,魚車漏水亦造成相同問題,加重政府維修道路的負擔。
「外賣咖啡杯都會加個蓋啦,我相信唔係啲咩好複雜嘅事。」香港運輸研究學會資深會員熊永達認為,單憑執法作出管制是治標不治本。「你派得幾多人去檢控?倒不如認真同業界睇睇個問題喺邊。」熊指港府可考慮資助業界和大學,共同研究防漏水的活魚運送方法。
根據《公眾潔淨及防止妨擾規例》,任何人士把廢物棄置在公眾地方及任何運載海鮮車輛在公眾街道溢出海水可被檢控。一經定罪,違例者最高可被判罰款二萬五千元及監禁六個月。
食環署回覆指,自去年一月起已派員到魚市場道及田灣海傍道一帶加強街道潔淨工作,以保持環境衞生。署方亦會派員不定時進行執法行動,以打擊違反清潔法例的車輛。過去三年,署方共接獲四宗有關運魚車漏水的投訴,以及向運魚車漏水有關人士提出九十七宗檢控。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