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硬化 專襲後生仔

大部分傷口能自然結疤愈合,但當腦神經組織受不明病變攻擊,出現類似結疤情況,就不易消退,更可出現重複結疤令腦神經組織逐漸「硬化」,導致腦部萎縮,令患者活動及認知能力迅速退化。香港多發性硬化症學會副主席、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李梓強指出,這種「多發性硬化症」專襲廿多歲年輕人,可先後引起多種徵狀,難以察覺,本港約有五百多名病人,有患者因四肢乏力、視力模糊、肌肉失調,被誤以為染上毒癮。

多發性硬化症為中樞神經系統的腦科慢性病,確切成因未明,估計與免疫系統失調有關,令體內免疫細胞錯誤攻擊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發炎,令神經傳遞物質出現病變。病人每次病變位置均可不同,例如腦幹、脊髓和視覺神經病變,可分別導致無故手腳麻痹、突然失去平衡、四肢不協調、視覺出現重影等,令患者難以察覺徵狀是由同一病症引起,需透過磁力共振檢查確診。

病徵自行緩和 容易忽視

李梓強說,香港有八成半個案屬復發緩解型,即病發後病徵會自行緩和,但無法預知何時復發,令病人容易忽視問題。香港病人首次病發年齡平均僅得廿八歲,他遇過最年輕病人更只是十多歲的中學生,「病發時正值人生拚搏期,難以避免會大受打擊,如不及早治理,累積愈多疤痕,情況愈嚴重,可令腦部加快萎縮,即使是年輕病人亦會出現認知能力退化,最終更可能殘障。」

無法根治 靠藥紓緩徵狀

此症目前無藥根治,但李強調並非「不治之症」。患者病發時可透過高劑量類固醇急救,若把握初期病發時間開始服食或注射干擾素藥物,能夠有效阻止腦部再形成新疤痕,防止病情惡化。

四十多歲的小萍為職業畫家,於二○○六年首次病發左手突然感麻痹,以為因工作勞損患上「網球肘」而不加理會。直至二○○八年,他畫畫時雙眼突然出現重影,每當天氣熱他便容易疲倦,無法站穩,左臉肌肉抽搐,喝水時水從嘴邊流下,家人曾懷疑他吸毒。他憶說病發時的情況:「畫到出晒界,一條線看成兩條,才驚覺事態嚴重!」他入院求醫後確診,慶幸及時接受干擾素藥物治療,在過去近九年沒有再復發。

記者 關琛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