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賞工作坊 體驗漁民苦與樂

【記者何瑞芬報道】「個個都淨係關心房屋、金融,邊有人關心養魚業?」六十九歲、在元朗大生圍養魚逾四十年的蘭姨指本港養魚業漸漸式微,村內最年輕的漁民都逾六十歲,最年長已八十幾歲,缺乏新血加入加上受內地魚業衝擊,本地業界的收入大不如前,未來市民或再無優質的本地魚吃。

受規管成本高 競爭力下降

為推廣魚塘文化,令捕魚智慧後繼有人,蘭姨與香港觀鳥會破天荒「魚鳥合作」,舉辦導賞工作坊,供參加者體驗漁民生活,如撒網、割草等,又教授養魚知識,推廣漁塘文化。有參加小朋友讚嘆大自然之美,揚言要保護本地魚業。

蘭姨娓娓道來本港養魚業當年的輝煌歷史,「九○年之前魚價好,可以養一群仔女。」她指現時內地魚大舉流入本港,魚塘又受政府規管,必須有機養殖優質魚,成本價格高,漸漸在市場競爭中落下風,更忍不住慨嘆:「以前一年賺到廿萬元,依家得個七、八萬元,養我同老公都未夠。」她續稱,養魚業收入不穩定,卻又經常受氣候影響,如去年強颱風「天鴿」襲港時,魚塘的魚全部被大水捲走,一年「耕耘」最終血本無歸。

眼見魚塘文化漸漸式微,鳥類將失去棲息之所,觀鳥會舉辦名為「桌桌有魚」的導賞工作坊,並與蘭姨合作,教授參加者撒網捕魚及割雜草的方法,又講解適合魚類的生態環境等。程太帶同十歲女兒參加工作坊,指本港污染嚴重,望女兒能多認識大自然,學懂生態共融。愛吃魚的程小朋友汗流浹背仍直呼「好玩」,笑指收穫良多:「學識咗魚塘酸鹼值等等。」又指十分擔心將來無本地魚可吃,會齊心合力支持保育,令本地魚能生長繁殖。

冀活動加強市民保育意識

蘭姨認為活動能令市民關注養魚業的情況,勾起大眾保育意識,稱曾有港島區的太太帶子女遊歷時,竟驚呼「哇!原來我哋有個地方咁靚!」惟她無奈表示,市民入內拍照時,常遺下大量垃圾,每星期都須在村內執垃圾:「你信唔信?dom dom(安全套)都有!」她呼籲市民在接觸大自然時,切勿留下垃圾,污染環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