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逼爆 恐播抗藥性大腸桿菌

抗藥性問題日趨嚴重,會令抗生素失效,增加治療難度。醫院管理局發現感染抗藥性細菌「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個案持續上升,去年的個案較前年上升近四成,並連續上升了五年,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曾艾壯昨日表示,「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是抗藥性細菌中的頭號敵人,超過九成帶菌者受感染後無病徵,要警惕傳播風險。今年四月起,醫管局加強了為高風險病人進行抗藥性細菌篩查及實施隔離措施。

九成無徵狀 可致敗血病

抗藥性細菌「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屬大腸桿菌的一種,可引致尿道炎、敗血病等病症。去年公立醫院檢測十一萬八千個大腸桿菌樣本,驗出四十七宗感染此菌的個案,較前年的三百四十宗增加四成。曾艾壯解釋,個案上升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近年檢驗樣本持續增加,其他原因則需進一步研究。

在帶菌的個案中,有四十六宗接受檢測前出現腹瀉發燒等病徵,超過九成帶菌者均屬沒有徵狀的「隱形帶菌者」。曾表示,未必所有帶菌者都會發病,而最終出現細菌入血者少於十宗,佔極少數。不過,公立醫院的擠迫環境具一定風險,「就算帶菌者本身無事,但傳咗畀其他抵抗力弱的病人,影響就大。」

遏傳播風險 隔離接觸者

此外,去年驗出的帶菌者,兩成七人士入院前半年內曾有外遊紀錄,該比率較前年的兩成三增加,當中八成均曾往內地。曾艾壯強調,目前未有證據顯示帶菌者由外地感染細菌,而與帶菌者直接接觸及飲食,仍是最常見細菌傳播途徑。

為加強監察抗藥性細菌,自四月起,醫管局規定為所有高風險病人,包括入院前十二個月曾外遊丶住院超過兩星期等病人,需接受「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篩查,並將帶菌者及其接觸者隔離,有別於過往則由各公院自行選取病人篩查的做法。此外醫管局推行多項耐藥性策略,如加密更換床簾次數丶設電子感染控制平台丶使用高科技消毒儀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