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鳥園中見鼠輩 皆因懶貓無作為

一個地方老鼠為患,肯定是貓兒懶惰;一個城市鼠輩猖狂,肯定是官僚不作為。香港公園的「觀鳥園」淪為「觀鼠園」,正是康文署等部門胡混度日的寫照,搞到鼠蹤處處,鼠膽包天,黑夜裏固然成群結隊,大白天也公然四出遊蕩,蔚為奇觀,有人笑說看米奇不必去迪士尼樂園,因為整個香港就是一個老鼠樂園,可謂笑中有淚。

香港公園的觀鳥園養有七十個種類、共五百五十隻雀鳥,這是市民近距離接觸大自然的所在,也是一家大小其樂融融的親子機會,更吸引不少外地遊客。但大殺風景的是,觀鳥園鳥多、人多,老鼠亦多,本報記者現場直擊,只見「日光日白」下,多隻老鼠在鳥籠周圍亂竄,大搖大擺,見到遊客也不害怕。對於園內老鼠為患,遊客議論紛紛,有的坦言擔心被老鼠咬到或被鼠糞污染,染上疾病;有人表示一小時內至少三次見到老鼠,已經見慣不怪;有外地遊客大搖其頭,敦促當局盡快處理。怎麼說都好,觀鳥變成觀鼠,掃人雅興事小,衞生狀況惡劣之下可能潛在傳播鼠疫的風險事大。

專家指出,老鼠攜帶多種病菌,如傷寒、漢坦病毒、鼠咬熱、勾端螺旋菌等;老鼠傳播病菌的方式也很多,除了被鼠咬到,接觸到鼠糞,寄生於老鼠身上的跳蚤更是令人防不勝防。事實上,別看老鼠個頭小,對人類的威脅甚於自然災害及戰爭,如中世紀歐洲由鼠疫引發的「黑死病」令不少地方的人口急劇減少三分之一,真正是千里無人煙。雖然現代科技昌明,鼠疫大規模爆發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但由老鼠傳染造成的病例仍然層出不窮。因此,要徹底消滅鼠疫,最簡單、最有效也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滅鼠,即使不能徹底滅絕,也要將其數量減至最低。

香港的問題在於,康文署及食環署等部門雖然負有滅鼠及清潔環境之責,但只懂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哪裏被投訴有鼠蹤,就派人去應付一下,放幾個捕鼠籠,根本就是敷衍塞責,至於滅鼠效果如何已是無人關心。前些年,廣州「捉鼠大王」應邀來港表演捕鼠絕技,一個小時內就捕了十多隻,戰果輝煌,令人佩服;相比之下,本港康文署人員捕鼠笨手笨腳,往往無功而返。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有關部門既不知老鼠習性及活動規律,也不知捕鼠籠如何擺放,滅鼠自然是事倍功半,香港鼠輩家族繁衍,子孫昌盛,也就不足為奇。

唐朝柳宗元寫過一個「永某氏之鼠」的寓言,有大戶人家視老鼠為神,疼錫有加,不愛養貓,搞到家中鼠輩瘋狂,無日安寧。後來大宅換主人,而新主人視鼠如仇,不僅養貓捉鼠,還用火燒、水灌等方法,將躲入洞中的老鼠逼出來,讓夥計們持器追打,結果很快將老鼠一掃而空。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地方有沒有鼠患,視乎主人家的態度,這不也正是香港的現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