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公園觀鳥頻現鼠蹤,有老鼠更在鳥籠出沒,令人擔心遊人處處的公園成為散播病菌的溫床。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遊人有機會從公園環境接觸老鼠的排泄物、混雜老鼠排泄物的污水,小孩亦有機會被老鼠咬,增加健康風險,例如感染傷寒或漢坦病毒等。他又指,若鼠患嚴重,當局應立即滅鼠,提醒遊人注意個人衞生較被動。
衞生署統計顯示,截至本月九日,本港已呈報八宗直接或間接經嚙齒動物傳播的傳染病個案,其中包括一宗漢坦病毒、四宗叢林斑疹傷寒、一宗斑疹熱等屬鼠類傳播的個案。何指出,市民感染鼠患主要循數個途徑,一是老鼠身上寄居的「小昆蟲」,如蜱、蟎、蚤叮咬人類,或皮膚傷口接觸蚤糞,均有機會感染鼠斑疹傷寒、斑疹熱或叢林斑疹傷寒。
受漢坦病毒感染的老鼠,牠們呼出的微粒及排出的糞便若殘留在塵土,加上空氣不流通,亦有機會令人感染漢坦病毒,而老鼠冀便、尿液中若帶有鈎端型螺旋菌,可經人體皮膚傷口入侵:「市民若着對涼鞋去行公園,踩到帶菌的水,腳上又有傷口,就有機會感染。」
老鼠口腔內帶鼠咬熱細菌,傳人後有機會令人發燒、出紅疹,甚至細菌入血。他最近接觸一名露宿長者感染鼠咬熱後細菌入血,經治療後已康復,相信是在街頭被鼠咬受感染。何又指,本港鼠患暫只屬零星個案,暫看不到上升趨勢。但遊人到訪公園後,應徹底洗手防感染。有關部門亦應盡快滅鼠,阻截鼠患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