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警方「切香腸」式執法 治安流感大爆發

近日警方看似雷厲掃蕩罪案,惟真正「大老虎」卻一直逍遙法外。本報盤點警方過去半年的公布,發現雖然出動逾一百五十次,針對非法賭檔、販毒、武器庫及掃黃等行動,拘捕逾二千一百人,差不多日日有掃場,惟不少案件細眉細眼,如搗破非法賭檔僅檢獲數百元賭款,搜查武器庫卻只檢獲一支高爾夫球棍等,當中近三成拘捕行動只有一至兩人被捕。警方行動被質疑如「切香腸」般上不到大枱,一點一點的只着眼細微案件,有如「交數式」執法,根本無法根治黑社會問題,既沒有重創他們,亦無切斷其「米路」,如蛆附骨,形同放生。警方打擊黑社會的速度慢,難以追趕犯罪增長,反增加了犯罪集團的氣燄,其中南亞幫由以往只干犯小型罪案,變成如今「食大茶飯」,涉及縱火謀殺等嚴重罪行。有時事評論員更憂慮警方的情報系統有漏洞,必須檢討並着力去揪出犯罪集團主腦。學者警告若不正視情況,會令人有回到華探長時代那種警方與社團建立默契的錯覺,需要清晰交代並釋除市民疑慮;有學者更直言,佔中後前線警員怕執法變犯法,令警員只敢打擊較小型的罪行,導致今時今日的畸形執法,最終更令罪案猶如「治安流感」般散播,傷筋動骨,無藥可救。

警方自去年七月起頻頻出擊,以行動代號「犁庭掃穴」、「雷霆17」及「GOALCHASER」等進行反罪惡行動,掃蕩非法賭檔、無牌酒吧、毒窟、武器庫以至無牌按摩院等場所。本報根據警方公布的行動資料進行統計,去年七月至今年一月的半年間,出動逾一百五十次,拘捕人數二千一百四十多人,涵蓋全港各區,當中以油尖旺及深水埗區佔最多。

幕後主腦仍逍遙法外

惟一百五十多次的行動當中,有三十二次行動只拘捕一人,比例逾兩成;計及行動只拘捕一至兩人的案件,比例近三成,被質疑行動如「切香腸」般上不到大枱,涉及案件瑣瑣碎碎,細眉細眼,罕見破獲大案,大部分幕後主腦仍逍遙法外。

掃場行動無疑頗頻密,單計去年八月便出動至少五十三次,當中更不少為一日掃幾場,如八月十五日至少有七個行動,涉及大圍、深水埗、灣仔及元朗等多區,打擊的罪行包括販毒、藏有攻擊性武器、非法賭檔、內地女子來港賣淫而違反逗留條件等。但行動「數目大、收效小」,除了檢獲小量毒品外,部分涉及非法賭博的掃場行動規模奇小,如去年十二月底突擊搜查上水新勤路一單位,拘捕九名男女,檢獲只有約二百五十元賭款及一百元「水錢」。

「似有華探長年代影子」

「好似交咗數,實際冇料到!」「廿三萬監察」發言人王國興指,警方頻頻掃場但收穫輕微,有需要檢討是否走漏情報,若然情報收集不佳,有機會行動前已走漏風聲,讓犯罪集團主腦人物趁機撤離,甚至轉移資產,令檢獲的物品微不足道,根本沒有截斷黑幫財路。警方應針對研究集團式經營的犯罪行為,並確保警隊不會有內鬼放風,否則犯罪集團在掃場後短時間內重整旗鼓,死灰復燃,令罪案禁之不絕。

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坦言,警方掃場頻密卻成效不彰,有人擔心出現華探長年代的影子亦屬合理,若警方情報系統現漏洞,被警隊中人與地區人士建立默契,掃場只是「做吓樣」應酬交數,就有如當年「掃到場但唔會有好大損失」,故警方有必要解釋及交代,以免公眾產生誤解。

宋再指,警方將掃場行動涵蓋至野貓式行動的小賭檔,可給予一些沒有黑社會背景的人士一定警惕作用,但對於一向以集團式運作,有勢力背景的犯罪分子,卻作用有限,期望警方在多次行動後作檢討研究,下次行動可直指核心人物,相信能夠令相關集團及犯罪分子有所收斂。

最終只會殺港不見血

「警方嘅掃蕩活動只係雷聲大雨點小,拉極都係啲魚毛蝦仔,令人非常失望。」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指,警方近期的行動有如門面工夫,實際作用有限。他認為出現這種畸形執法,與佔中後前線警員只擔心執法變犯法有關,「警方投鼠忌器,根本唔敢搞真正嘅幕後黑手。」

他續指,警方拉冚黑社會的速度慢,難以追趕犯罪增長,只會令罪案有如「治安流感」般散播,「如果用流感嚟比喻,警方現時就好似斷錯症,用錯藥咁,其他罪犯見警方根本做唔到嘢,自然有恃無恐。」他表示,如情況持續,這場「治安流感」最終只會殺港不見血。

警方回覆表示,會致力打擊相關罪案,密切關注罪案趨勢,適時採取執法行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