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是術非系列之五:腦脊髓穿刺 無礙BB智商

做腦脊髓穿刺(又稱腰椎穿刺)有機會令小朋友變蠢,甚至變癱?醫院管理局兒科統籌委員會成員蘇景桓表示,腦脊髓穿刺是為懷疑患腦膜炎的病人作臨床診斷,屬低風險醫療程序。惟父母一聽到子女穿刺腦脊髓即感驚慌,甚至斷然拒絕,憂慮子女有後遺症。究竟此項手術併發症傳聞孰真孰假?由醫生逐一拆解。

協助診斷腦膜炎癌症

威爾斯親王醫院每年平均處理逾五百宗腦脊髓穿刺,大部分病人屬一歲以下幼兒,主要協助診斷腦膜炎及癌症。蘇景桓指出,幼兒抵抗力弱,感染細菌或病毒後較易併發腦膜炎,例如腸病毒、乙型鏈球菌等。若病人出現發燒、畏光、後頸痛,甚至神志不清及抽筋等疑似腦膜炎症狀,醫院一般會進行腦脊髓穿刺,抽驗病人腦脊髓,確診後可迅速對症下藥。

腦脊髓液可不斷再生

坊間對腦脊髓穿刺有眾多可怕傳聞,最多人信以為真是珍貴的腦脊髓液「愈抽愈少」。蘇景桓解釋,腦脊髓液可保護頭顱及脊髓,受震盪時有緩衝作用,同時有助檢測白血球、蛋白質或抗體情況,從而診斷腦部病變。五歲小童體內約有一百五十毫升腦脊髓液,穿刺手術抽取僅約十毫升。腦脊髓液如血液般不斷再生,每小時可製造廿毫升,毋須擔心「抽咗就無」。

此外,有傳聞小朋友接受腦脊髓穿刺後智商會受影響,其實是謬誤。嚴重的腦膜炎其中一個後遺症是影響腦部發育,但部分家長將腦膜炎後遺症與腦脊髓穿刺風險混淆,以為小朋友「變笨」是由穿刺手術導致。部分父母亦擔心傷害脊髓,令兒童有癱瘓風險。其實,施行穿刺的位置遠低於脊髓,位處背下。

至於腦脊髓穿刺的真正併發症,最常見是術後短暫頭痛及腰骨痛,但通常數小時至數日消除。較為罕見的併發症是腦疝脫,蘇景桓解釋,嚴重腦膜炎病人顱內壓較高,穿刺時有機會令小部分腦部像「洩氣」般隨壓力向下湧出,再壓住腦幹,影響呼吸或心跳。基於危險性,醫生不會為顱內壓高的病人穿刺,或術前要先服藥減低顱內壓力。

蘇景桓表示,腦膜炎一般在冬季流感季節時增多,因感染流感病毒的嚴重患者可誘發腦膜炎。他呼籲家長毋須過分擔憂,腦脊髓穿刺是低風險醫療程序,痛楚輕微,甚至不需麻醉。做腦脊髓穿刺可讓醫生得知病人受哪隻細菌或病毒攻擊,針對性處方藥物,增加康復機會。

每項醫療程序都有不同風險,本版與醫院管理局合作,逢周六推出一連五集「術是術非」系列,解構各專科治療程序的注意事項,加深市民的認識。

記者 鍾君容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