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修護山徑

登山遠足近年成為熱門活動,但隨着使用量愈來愈高,郊野公園及行山徑的損毀速度亦以幾何級數上升。有環保團體早前與政府聯手,舉辦山徑維修活動,修葺大潭郊野公園一段長約百米的山徑,冀以用家體驗的角度,加上專業團隊的修路經驗,打造完美的步道。

根據漁護署的資料,本港郊野公園去年錄得的遊客數目超過一千三百萬人次,綠惜地球的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正是其中一位。她留意到愈來愈多活動在郊野公園內舉行,加重公園內設施的負擔,萌生「自己條路自己修」念頭,於是與漁護署合辦維修山徑活動,「我哋希望提高市民嘅環保意識,當佢哋使用山徑時會分外珍惜」。活動先在跑步群組內邀請義工,她解釋,跑山的人體力較好,而且使用山徑次數較多,「我哋有提醒參加者個活動唔簡單,唔好睇小修築過程。」

30義工參加 徒步運物資

在寒冷的天氣下,最終共有約三十名義工參與,任職律師的黃涴婷正是其中之一。她坦言曾以為所有的山徑是渾然天成,從沒想過是用人手修築,「我只係行鳳凰山都覺得好辛苦,想像唔到啲山路原來係由人徒手鋪設。」由於車輛無法通過,她和一眾義工須先徒步,把木頭和工具由起點搬到兩公里外的山徑,路程中有石澗、石橋、石梯、石路等。她自中學起行山,搬運對她而言沒有難度,弱質纖纖的她便走了兩次來回,花上足足兩個小時。

做到指甲崩 女新丁獲讚

稍作休息後,義工們隨即分成四人一組,量度好山徑位置後,再用力鑿開附近泥土,然後需找出長度合適的木頭作橫樑,再配以兩根短的木頭作固定,最後鋸走多餘部分。過程中,黃涴婷目不轉睛看着師傅,雙手憑空練習,雖然沒半點木工經驗,但經過多番練習,「做到手指甲都崩埋」,「門外漢」終獲得師傅稱讚一句「好手勢」。

義工隊最終用了七個小時,成功維修約一百米的步道。黃涴婷笑言,出發前和自己許下承諾,以推廣維修步道為使命,希望能向身邊的行山朋友宣傳活動,下次行山遇到壞路時亦可以即時作簡單的修葺,讓其他行山客更安全地欣賞山上的風景。

圖:朱偉坤

文:陳綺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