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盆滿缽滿爭貼金

大年初一,敬祝讀者諸君身體健康,順心如意,賺個盆滿缽滿!本財政年度政府大豐收,多間會計師事務所都估計政府盈餘會過千億元、財政儲備更過萬億。庫房水浸、派錢減費又成焦點,只是,今鋪政黨及政府都不會再高談民望如浮雲之句,反而爭相搶民意,往自己臉上貼金。

三月立法會補選在即,政黨都要爭一頂「成功爭取」的光環,要求政府派錢、減稅減費等,而民望已弱過藥煲的政府都想趁機搶民意。結果,政府同政黨都在打利用納稅人血汗錢往自己臉上貼金的算盤。

特區政府多年來估數不準,卻偏偏好命、財來自有方,如今坐擁金山,財政盈餘可謂肥到穿不到襪。香港人雖然有個有錢政府,但自己的日子就很閉翳,貧窮線下人口愈來愈多,貧富懸殊差距愈來愈大,官富民窮已成為香港的硬傷。

更可恨的是官富而不為。特區政府多年一直碌碌無為做孤寒財主,即使盈餘、儲備一再創新高,但官員不是恐捱批而不肯做,便是怕了政治風險而不願做,結果多年擁金自重,庫房愈來愈水浸,小市民就生計愈來愈艱難。

今年有點不同,下月立法會舉行補選,政黨及組織都想扮有為,爭選票,近期爭相向政府提紓困建議,勢要當局從巨額盈餘中嘔出幾百億元紓解民困,於是乎,一股民意壓力匯集一股道德壓力,財金官員也不得不低頭。今年港府十有其九要開倉使錢,但澳門式人人有份的派錢,香港人似乎唔使諗太多,因為高官不止一次提醒市民,香港不能把單一年度的財政盈餘耗用在長期開支項目上,否則會埋下財政爆煲的炸彈。

剩下的使錢選項,有注入未來基金及打工仔的強積金戶口,也有協助本地首置人士買樓的稅務優惠、推行自願醫保的啟動性措施等,哪一項會雀屏中選?很快就揭曉。